安徽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本文作者:连斌医生

还记得年上映的“非诚勿扰2”吗?片中李香山得了黑色素瘤这个所谓的“不治之症”、“癌中之王”后,放弃治疗,选择了自杀。

犹记得电影上映后那小半年,科里病房电话不断、门诊量暴涨,甚至有大夫半天门诊创下多病人就诊记录。可想而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怀疑黑色素瘤来看痣的,有的人甚至“谈痣色变”,恐慌不已。

我们先来回顾下彼时李香山与秦奋的那段对话:

李香山:知道吗?这叫黑色素瘤,听说过吗,不治之症,全世界都拿它没辙,只要是得了就等死,无药可医,让哥们赶上了。

秦奋:知道多长时间了?

李香山:痣是从小就有,后来变成瘤觉得不舒服,确诊了两礼拜了。

秦奋:医院查查?

李香山:算了,我想有尊严的死,这不是病,这是命,这是命来找我来了。

看完观众不禁内心充满疑问:得了黑色素瘤就得死吗?黑色素瘤是怎么发病的?身上的痣都该去“点”掉吗?怀疑黑色素瘤肿么办?得了黑色素瘤肿么办?这些问题在本科普长微博您都能找到答案。

“痣”和“黑色素瘤”的前世今生

在欧美,皮肤黑色素瘤最常见,说到黑色素瘤的来由,必须先了解皮肤的结构,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真皮层分为浅层和深层。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颜色,当皮肤暴露于日光下,黑色素细胞便会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这是机体对日光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当黑色素细胞发生恶变时,就形成黑色素瘤。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

多发生在肢端和黏膜

欧美、澳大利亚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是慢性阳光损伤型和慢性阳光非损伤型,而中国常见的黑色素瘤是肢端型和黏膜型。

肢端黑色素瘤是指发生在足底、足趾以及手指、指甲下等部位的黑色素瘤。在中国,大约50%的黑色素瘤是肢端黑色素瘤。

黏膜黑色素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黑色素瘤亚型,占中国黑色素瘤人群的20%,而在欧美人群中只占1%。黏膜黑色素瘤指的是发生在鼻腔、口腔、泌尿生殖道以及食管、小肠、直肠、肛管等消化道黏膜上的黑色素瘤。因此,当这些部位出现黑斑或肿物时需要及时就诊。

而“痣”其实已经被人们当做皮肤上异常肿物的统称了,老百姓也有“痦子”这一叫法。这其中囊括了先天性巨痣、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蓝痣、脂溢性角化病、甚至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等多种类型。

那么身上发现“痣”该怎么办呢?——看医生,看医生,看医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笑话,而是血的教训。在临床上碰到太多黑色素瘤病人因为“点”痣延误病情、悔恨不已。

对于存在恶变风险的“痣”建议完整皮肤切除,送病理检查,而非激光、冷冻,更不应该去“点”掉。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癌更不必说,手术是防止复发最重要方法。先天性巨痣、存在风险的交界痣也建议切除送病理。

哪些黑痣容易变成黑色素瘤?

日常门诊中有10%~20%的患者专程来看黑痣,下面我来给黑痣做个总结,当黑痣具有以下特征时,要提高警惕。

①特殊部位的黑痣:上面我们提到的手脚和黏膜处长出的黑痣要提高警惕。

②形状不规则、快速增大的黑痣:对于一些发育异常的黑痣,比如边缘不规则、局部直径特别大、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黑痣要提高警惕。

③经常接受日光照射部位的黑痣:紫外线照射是黑色素瘤的一个诱因,有些职业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经常暴晒的黑痣容易恶变成黑色素瘤。此外皮肤白皙的人尤其是白种人,长期接受日晒,黑痣恶变的概率也会增加。

④有晒伤史的患者,如果晒伤部位的黑痣短时间内增大,则需要提高警惕。

⑤激光或冷冻处理过的不规则黑痣:当发现异常形态的黑痣,有些人会通过激光或冷冻的方法祛痣,其实这是错误的处理。激光和冷冻可能会刺激黑痣变成黑色素瘤,或导致已经发生的黑色素瘤进一步生长或扩散。

⑥有黑色素瘤家族史:中国普通人发生黑色素瘤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10~20倍。

⑦损伤后出现的黑痣:损伤是一种炎性刺激,也是黑色素瘤的诱因。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患者在多年前脚底曾被针刺伤,伤口痊愈后长出了黑痣,后来黑痣逐渐增大、破溃,等到患者就诊时,才发现是黑色素瘤。因此遇到损伤处的皮肤突然长出黑痣,应该及时就诊。

什么样的黑痣,可能是黑色素瘤?

别担心,专家已经总结出了ABCDE原则。所以,对照下面的原则,看看自己的黑痣是否有这些特征!

A、不对称性

普通的黑痣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比较对称。而有恶变可能的黑痣,形状通常不规则,不对称。

B、边界不规则

有可能发展成黑色素瘤的黑痣,边界可能呈现锯齿状或者地图样的改变,这提示着黑痣可能在向周围组织浸润、侵犯。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1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