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患者,男性,17岁,因“双侧颈部肿块1周”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0℃,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鸡蛋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皮肤无红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5×/L,淋巴细胞1.7×/L,中性粒细胞0.6×/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EB病毒抗体IgM(EBVCA-IgM)2.52U/ml↑,EB病毒抗体IgG(EBVCA-IgG)47.41U/ml↑。

灰阶及多普勒超声

左侧颈部Ⅱ区及Ⅲ区多发淋巴结增大,其中较大的约3.8cm×2.3cm,包膜连续完整,形态规则,皮质增厚,呈不均匀低回声,淋巴门受压变窄,内见低回声区,CDFI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PW:测得淋巴结内动脉频谱。

弹性成像

左侧颈部增大淋巴结呈蓝绿相间,2级

超声造影

团注超声造影剂后左侧淋巴结6s开始增强,由淋巴门开始增强,14s增强达峰,呈非向心性、不均匀性增强,由淋巴门向四周增强,包膜完整,内可见少许无增强区,21s廓清明显,淋巴结轮廓清晰。右侧颈部Ⅱ区多发淋巴结增大,较大的约3.1cm×1.4cm,包膜连续完整,形态规则,皮质增厚,呈低回声,淋巴门受压变窄,CDFI: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不丰富,周围淋巴结皮质增厚,淋巴门受压变窄,CDFI:内部彩色血流信号略丰富。

超声提示

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考虑为炎性病变。

治疗一月后复查

左侧较大淋巴结明显变小,大小约2.9cm×1.1cm,该淋巴结与邻近淋巴结弹性成像呈蓝绿相间,2级,右侧较大淋巴结缩小,大小约2.4cm×1.0cm。

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

分析

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包膜连续完整,形态规则,淋巴门受压变窄,回声减低,呈“门中门”样改变,是由于某些病毒感染后增大淋巴结的门结构会相对扩大并变得疏松导致,在扩大的高回声门结构中出现低回声的结构。淋巴结血供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超声造影呈非向心性增强,表现为由淋巴门向四周不均匀高增强,包膜下局部可见无增强区,淋巴结增强后边界清楚,增强范围较灰阶无明显增大,符合良性淋巴结病变表现。抗病毒治疗后淋巴结大小明显缩小,血流信号减少,EB病毒抗体检测:EB病毒抗体IgM(EBVCA-IgM)↑,EB病毒抗体IgG(EBVCA-IgG)↑,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于天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超声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精彩请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wh/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