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不知身是客,且学喜木静生根

去年年底遇到一个7岁小孩。

患儿妈妈自诉:我的娃年10月底开始腹痛的,一直痛了2周,每次都是早上上学的时候痛,以为是一般的痛,就给他吃了保济口服液,后来还是痛,上课期间也痛,医院照B超,然后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

后来医院看了3周的西医,开始一周吃了西药有了一些好转,药停了肚子又开始痛了,一直维持了3周改不见好转,经朋友介绍过来李医生你这里看。

年12月17号初诊时,脐周疼痛,反复发作,早上最常见。小孩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咽喉红肿,无咽痛。胃口欠佳,出虚汗。大便9月10月干硬,近几天大便可。

舌质淡红,舌苔白稍腻。

身体偏瘦,面色萎黄缺乏红润血色。

西医诊断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反复上感(轻度鼻炎)。

中医辨证

传统辨证:外有表寒,内有脾虚夹寒气湿气,咽喉有郁滞的热气。

六经辨证:太阴病占70%,太阳病占20%,阳明病占10%,夹杂血瘀病理评分2-分。

治疗方案

①口服中药,当归芍药散合平胃散,加解表、通鼻窍、宣降肺气药:

白术,苍术,茯苓,泽泻,当归,白芍,川芎,厚朴,神曲,葱白,防风,白芷,苍耳子,杏仁,桔梗,甘草。

治疗过程中,随证减去一些药物,加入一些药物。例如,有时加射干马勃等利咽药针对咽喉,有时合入苇茎汤排脓化痰止咳针对咳嗽、浓鼻涕,有时加入木香延胡索露蜂房止痛,有时加入路路通丝瓜络蒲黄丹参化瘀通络,有时加入党参黄芪补气增强体质。

②有时联合辨证小剂量贴敷。

③有时配合艾灸。

④食疗、菜谱指导。

治疗到年1月20号,停药。

年6月回访,宝妈反馈如下

宝妈还说,小孩胃口也好了很多,虚汗也没有了。

随感: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治疗思路

有些媒体的文章,甚至有些医疗行业的人员的书籍,宣称人类已经战胜了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真是天方夜谭,搞笑至极。有一定阅历的临床医生都知道,慢性感染性炎症,非细菌性炎症,并不好治。

曾经,我遇到一个咽喉慢性炎症的小孩。宝妈的某个亲戚是医生,宝妈在我面前,打电话咨询她的亲戚,该亲戚叫宝妈去药店买一个头孢和利巴韦林喂给小孩吃,并信誓旦旦地说三天就能治好。我内心呵呵,慢性炎症,开这两个药就想治好,痴心妄想!

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炎症,非细菌性炎症,是西医的短板,是中医的治疗优势。可惜的是,很多平民百姓不知道。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有些人更加认可中医了。

胡希恕-冯世伦所说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厥阴病、少阴病,不是西医的疾病概念上的病,并且与传统中医的六经概念完全不一样。其实,胡希恕-冯世伦所说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厥阴病、少阴病,是装满了一大类的很多的方证的六个集合。与其仍然使用旧的名词,还不如另起炉灶,使用新的概念。结合中医哲学的特点,用“象”来代替病,用来概括症状群,也就是太阳象、少阳象、阳明象、太阴象、厥阴象、少阴象。先辨“六象”,再辨方证。以免概念混淆,影响初学者的经方学习和学术交流。

①太阳象,多为桂枝体质,即是太阳病表虚体质和太阴体质相兼,可以选用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岭南地区,麻黄体质很少。

②少阳象,易于出现寒热混杂,人体上焦(胸部及其以上部位)热气,发热。根据仲景原文和临床实际,少阳象的常见来路是太阳象,少阳象的实化进展是阳明象,少阳象的虚弱底面是太阴象。因此少阳象可能出现太阳,阳明,太阴的症状。可以选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合枳实芍药散,四逆散,大柴胡汤。

③阳明象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枳实芍药散,三黄泻心汤。

④太阴象

异功散,平胃散,理中汤,当归芍药散,七味白术散,小建中汤。

六经皆有血瘀。若夹血瘀者,可以选用桂枝茯苓丸,失笑散,丹参饮,等等。

作者简介:

梦里不知身是客,且学喜木静生根。

喜木医生,即李医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学历,医院工作,现在培伦中医诊所坐诊,也可以线上中医诊疗。

个人名言:对病人要有禅师一样的仁慈,对疾病要有老虎一样的杀气。擅长治疗小儿发烧、咳嗽、鼻炎、胃肠疾病,女性痤疮、痛经,成人体质调理,等等。

实用好文推荐:

李医生治疗方法和产品丨中药穴位辨证小剂量贴敷疗法

李医生治疗方法和产品简介

香囊

李医生治疗方法和产品简介

草本泡浴袋

李医生治疗方法和产品简介

熏香

咳嗽后期有肺虚,几口党参姜蜜饮

食疗

心累了,来一碗补血安神的养心茶

食疗

慢性鼻炎,能治好吗?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