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猪场不可忽视的疾病,夏季最易复发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55746.html
雨季是猪丹毒发病较多的季节,由于长期疏于防疫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频发,猪丹毒这一古老的猪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趋势,其中以江苏、山东日照、潍坊较为严重……
农业部疫情最新监测数据:猪丹毒以7月和8月发病情况最为严重。对比数据显示,发现今年的猪丹毒要高于去年,发病较多省市病猪死亡率在14%-30%之间。
7-8月份是猪丹毒高发的季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白挨泉提醒,近两年因为猪丹毒被误诊为高热病造成的损失非常大。猪丹毒发病早期以急性为主,症状不典型,表现为高热稽留、传染快、大量发病、急性死亡和母猪流产,这和高热发病相似。这几年猪场中流行比较多的是高热病,人们的惯性思维容易导致误诊。而错误的诊断导致预防治疗不当、不及时,会导致大量的发病死亡。“如果是急性的话,可能一两天就会死猪。之前未发过猪丹毒的猪场,发病情况会比较严重。”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姚宝安介绍说,一般三五天不死猪,会出现典型症状,一般是中大猪和母猪死亡。
一、致病原因
1.猪群的自然带菌率达50%以上,外来品种猪体质差,为内源性感染创造了条件。
2.霉菌毒素的危害普遍存在,进一步削弱了猪群体质,使内源性感染更容易发生。
3.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多种病毒性疾病防控,忽视了对猪丹毒的防治,特别是疫苗接种。
4.猪场灭鼠工作不到位,导致本病流行
二、临床症状
1、急性病例个别猪突然发病死亡
体温升至42℃以上,用退热药往后,有的病猪病症很快减轻,易反复,病情很快变坏,且皮肤出现紫黑色连片斑块。
走路僵硬形如踩高跷。大猪和老龄猪粪便干硬,而小猪表现腹泻。皮肤呈凸起的红色区域,红斑大小不一,多见于耳后、颈下、背、胸腹下部及四肢内侧,后瘀血发紫。
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病猪可能在见到或触到疹块病变前就死亡。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一天。
2、亚急性(疹块型):
体温41℃以上,颈、背、胸、臀及四肢外侧出现多少不等疹块。疹块方形,菱形或圆形,稍凸于皮肤表面,紫红色,稍硬。疹块出现1-2日体温逐渐恢复,经1-2周痊愈。
3、慢性型:
急性或亚急性猪丹毒耐过后常转变成慢性型,以破行和皮肤坏死为特征。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表皮坏死增厚似结痂“盔甲”状。耳尖也可能烂掉。关节疼痛和发热,随后变成肿胀和僵硬。心内膜炎: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消瘦、贫血。
四、确诊要点
1、新流行特点:生长猪和母猪,经产母猪发并死亡率均高。初期健壮猪突然死亡1~2头,以后陆续发病和死亡。
2、临诊症状:败血型,突然发病小时内就可死亡。慢性:表现疹、心内膜炎及关节炎。
3、病理变化:急性脾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肿大,大红肾。慢性病例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或有关节炎。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
1.免疫:猪丹毒GC42或G4T10弱毒冻干苗免疫源性好,接种后7天可产生免疫力。种猪群每年普免2次。
发病猪场可进行免疫。不主张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2.做好猪场内灭鼠工作。
3.猪群定期使用天衢天伉健加肝肾康拌料,以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提升猪群体质,减少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二)治疗
1.个体治疗:青霉素为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万IU,每天2次肌注,连用3—5天。
2.在对发病个体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同群猪只采取预防措施,每吨饲料添加天衢天伉健10公斤+阿莫西林ppm,连用7-10天,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且不复发。
3. 对未发病猪群建议紧急接种猪丹毒疫苗,同时每吨饲料添加天衢天伉健5公斤+阿莫ppm连用7天,可迅速终止疫情。
注意事项:
本菌可经创伤致人的类丹毒,创伤周围皮肤呈现类丹毒疹,邻近淋巴结发炎肿胀。应注意防范。
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9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淋巴瘤,防治比治疗更重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