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调理疾病的魂下
7.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健脾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健脾的方法,可以迅速增长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了能量。
当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生成,并供应到全身各处,疾病便无藏身之地。
因为治愈疾病的过程,就是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的过程。
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
此外,脾还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湿浊生成,而湿浊正是许多疾病滋生的土壤。
所以说,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就是让脾强壮起来。
在饮食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芡实粥、红枣、牛肉、四季豆。
另外我们还可选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
此外,还可以随时随地按摩我们的脾经,这条经有许多非常有用的穴位,有的增长气血,有的善祛湿浊,有的专除腹胀,有的开胃消食,有的调经止痛,有的祛风止痒。
脾经起于大脚趾端隐白穴,止于腋下侧肋大包穴,左右各21个穴。
隐白(井木穴):在足大趾趾甲根的内侧角。此穴最善止血。
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都可选用此穴。通常可用艾条或香烟灸一灸,在穴位上距皮肤1~2厘米处,灸至皮肤发红为度。
此法还可治疗小儿因肚子不舒服引起的夜啼不止,但要注意灸的时间要短些,以免起泡。
常揉此处还可防止流鼻血,对过敏性鼻炎也有辅助疗效。
大都(荥火穴):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陷中,善治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腿抽筋等。
太白穴(俞土穴):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公孙穴(脾经络穴):此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妇科主脉,所以公孙是治疗妇科诸症的要穴,如痛经,不孕,崩漏。
此穴是脾经络穴,脾胃相表里,所以一穴可治脾胃两经之病。
所以胃痛、胃胀、胃下垂,都可按公孙取效。
就连胃经头痛(眉棱骨痛),揉此穴也有很好的效果。
此穴还能治高血压、手麻、腰痛,真是无微不至,若配以心包经内关穴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血海穴:屈膝,在髌骨内上缘2寸。
男子以气为根,女子以血为本,血海穴是妇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种与血有关的疾病,不管是出血,瘀血,还是贫血,血不下行,都可选用此穴。
此穴还有一特殊功效,专能止痒,取艾条或香烟灸此穴2分钟,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阴交是生殖病专穴,地机穴是糖尿病必选,阴陵泉专祛湿毒,商丘穴最善消炎。
8.内分泌失调从三焦经寻找出路
三焦,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整个体腔的通道。
古人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肝、胆、小肠归于中焦,肾、大肠、膀胱归于下焦。
三焦经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指甲角的关冲穴,止于眉毛外端的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
三焦经与胆经是同名经,二者都是少阳经,上下相通,所以肝胆郁结的“火气”也常常会由三焦经而出,于是三焦经便成了身体的“出气筒”。
三焦经直通头面,所以此经的症状多表现在头部和面部,如头痛、耳鸣、耳聋、咽肿、喉痛、眼睛红赤、面部肿痛。三焦经的症状多与情志有关,且多发于脾气暴躁之人,打通此经,可以疏泄“火气”,因此可以说三焦经是“暴脾气”人群的保护神。
及早打通此经,还可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此经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特效。
液门(荥水穴):津液之门,在无名指、小指缝间。此穴最善治津液亏少之症,如口干舌燥,眼涩无泪。
“荥主身热”,液门还能解头面烘热、头痛目赤、齿龈肿痛、暴怒引发的耳聋诸症,此穴还善治手臂红肿、烦躁不眠、眼皮沉重难睁、大腿酸痛疲劳诸症。
中渚(俞木穴):在手背侧,四、五掌骨间。此穴最能舒筋止痛,腰膝痛、肩膀痛、臂肘痛、手腕痛、坐骨神经痛,都是中渚穴的适应症。
此穴还可治偏头痛、牙痛、耳痛、胃脘痛、急性扁桃体炎。
此外,四肢麻木、腿脚抽筋、脸抽眼跳等肝风内动之症,都可掐按中渚来调治。外关(络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外关即与外界相通的门户。
胸中郁结之气可由此排出,外感风寒或风热可由此消散。
此穴络心包经,因此外关可以引心包经血液以通经活络,可治落枕、肩周炎、感冒、中耳炎、痄腮、结膜炎。
此穴更善调情志病,与胆经阳陵泉同用,有逍遥丸之效。
与胆经丘墟穴配伍,有小柴胡汤之功。
此穴还能舒肝利胆,散郁解忧,可治月经不调,心烦头痛,厌食口苦,胸胁胀满,五心烦热,失眠急躁之症。若脚踝扭伤,用力点按外关穴,可即时缓解症状。
平日多揉外关穴,还可以防治太阳穴附近长黄褐斑和鱼尾纹,以及青少年的假性近视。
支沟穴,此穴在外关上1寸。所以与外关穴的功用较为类似,也可舒肝解郁,化解风寒,但同时还善治急性头痛、急性腰扭伤、胆囊炎、胆石症、小儿抽动症。
古书皆言其善治便秘,但其最为特效是治疗“肋间神经痛”,俗称“岔气”。
当岔气时,用拇指重力点按支沟穴,即时见效。
9.肾经是强壮一生的经络
太溪(俞土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此穴是俞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治疗范围极广,是个大补穴,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如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比吃补肾药快得多。
具体地说,太溪穴可以治疗足跟痛、失眠、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疼、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此穴是治疗眼疾的要穴。照海是治疗咽喉痛的要穴,不论是急慢性扁桃体炎,还是咽炎、鼻咽管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镇定之功,配合膀胱经的申脉穴,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效果极佳。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足内翻。
此外,此穴还是利尿消肿的要穴,经常点按,可以增强肾的泌尿功能。
复溜(经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
所以可以治疗气血瘀阻的慢性腰痛、膝关节肿痛、水肿少尿、月经不下、泌尿系统感染、溃疡伤口不愈诸症。还可以治疗夜间烦热失眠、咳喘盗汗、口干尿频,与肺经的尺泽穴同用,疗效更佳。
10.胃经——多气多血的勇士
足三里(合土穴),被奉为长寿第一要穴。
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向外旁开1横指。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属土,为土经土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首选。若能同时配上中脘穴拔罐,再点揉脾经公孙穴,会有即时缓解胃病之效。
慢性胃病可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找专业针灸医师),效果更加显著。
足三里也是个"消气穴",但与太冲消的"肝胆怒气"不同,足三里消的是胃肠的浊气。
有许多人整天肚子都是胀胀的,那就常揉揉足三里吧。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刺激足三里可以降低血糖。
对胃下垂的患者,足三里也有升提之效。
另外,肌肉萎缩、痛风、高血脂、醉酒等等,都是它的适应症。
丰隆穴,它叫做"化痰穴",凡是嗓子有痰咳不出的,点按此穴,当时就会喉咙清爽。
只是此穴位置不太好找,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外侧2横指。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
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上下左右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就对了。
当您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自己就会浮出水面,不用担心找不到。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获得后天营养的主干道。
它上行头面,令我们脸色红润,下行膝足,让我们步履矫健,激活这条能量的供给线,让它时时保持充足旺盛,那样,我们就可以永远昂首挺胸,精力无穷。
11.主治各类咳嗽的肺经
肺经的穴位不多,左右两侧各11个穴位,经脉从胸走手,起于中府,止于少商。但这些穴位都善治咳嗽,所以咱们就多说几个。
云门穴,中线任脉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两手叉腰时,此处会有一个三角窝。云门穴止咳平喘效果很好,还善治肩臂痛麻,颈淋巴结炎等。
中府,在云门下1寸,为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的要穴,又是肺脾两经的会穴,所以同时可以治疗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诸症。若与后背肺俞穴同时点按,可有即时止咳之效。
天府,在腋下3寸,此穴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找到。
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在鼻尖上涂上一点墨水,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此穴。
此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经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不辨气味的症状都会明显改善。
尺泽(合水穴),在肘横纹桡侧凹陷中,此穴作用极多,且疗效迅速,诸位一定要多加用心。
本穴善清肺热,不但治热性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此穴不但是治疗气喘要穴,对因饮食不洁引起的吐泻之症也有卓效。
另外此穴还有治疗鼻衄、遗尿、腰扭伤、高血压等诸般功用。
孔最:凡窍之病,皆可用此穴调治,如耳痛、耳鸣、鼻塞、鼻衄。此穴还是治疗痔疮的要穴。
另外,孔最还善调毛孔的开合,“为热病汗不出”之第一要穴。孔最为肺经郗穴,郗治急症,所以此穴也可治急性咽炎、咳嗽、扁桃体炎。
太渊(俞土穴):此穴可治一切肺虚之症,对虚寒咳嗽、脾虚咳嗽,特别是表现为咳声无力、遇寒即咳、口吐清稀白痰者,最为对症。
太渊还是脉之总会,可治疗各种心脏虚弱病症及各种与动静脉有关之症。
鱼际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此穴为肺经荥穴,“荥主身热”,所以本穴清肺热,利咽喉,滋阴凉血,适合热症,对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效果最好。
鱼际还是治疗哮喘的要穴,经常按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12.被忽视的大肠经
皮肤病可以说是最让人心烦意乱的疾病了,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牛皮癣、疥疮、丹毒、疖肿、皮肤瘙痒症??都让人痛苦不堪。
在百治无效之际,取大肠经刮痧,通常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用刮痧和刺络的方法,最善祛体内热毒。若平日常常敲打,可清洁血液通道,预防青春痘。
大肠经对现代医学所讲的淋巴系统有自然保护功能,经常刺激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淋巴结核病的生成。
三间(俞木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
此穴最大的特点就是穴位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三间穴,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另外,有研究指出此穴有消炎、止痛、抗过敏的功效。
三间可作为日常的保健穴,常揉多按。
阳溪穴(经火穴),跷起拇指,拇指根与背腕之间有一凹陷,凹陷处即为此穴。此穴最善缓解头痛及眼痛酸胀,但若用按摩法,一定要闭目,掐按一分钟,才能有效。
经常按摩,并配合金鸡独立,可以有效防止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手三里,曲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寸。
此穴也善治胃肠病,与足三里并用,效果更佳。此穴还善治腰膝痛,不论是急性慢性,都可点按此穴,可即时缓解症状。手三里善消肿止痛,对于头面肿、牙龈肿、肩臂肿都有疗效。
此外手三里还是治疗鼻炎的要穴。手三里可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所以平日也可多揉以健身。
曲池是治痒奇侠,通治各种皮肤病,还能降血压;偏历善消水肿;肩最散风寒;臂能除眼疾,常点揉此穴可预防白内障,还能治疗麦粒肿。
13.强壮膀胱经——我们的身体可以固若金汤
健康的人体有一个防线,那就是我们的膀胱经。
膀胱经从头走到足,起穴为眼内眦的睛明穴,止穴为足外小趾处的至阴穴,从头到脚,贯穿整个后背,左右各67个穴位把守着我们的身体,是人体中投入兵力最多的经络。
膀胱经有许多俞穴,非常重要,如肺俞、肝俞、肾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
如果胃痛,只要在后背胃俞点按一下,疼痛马上就可以缓解。如果觉得心血管有问题,那就多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l/8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酵素排素淋巴结节
- 下一篇文章: 慢性扁桃体炎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