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罕见病一自身炎症性疾病10H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D和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yperimmunoglobulinemiaDandperiodicfeversyndrome,HID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自身炎症疾病,由编码甲羟戊酸激酶的甲羟戊酸激酶(MVK)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引起。
MVK突变大多数是错义突变。最常见的MVK突变是p.ValIle(52-90%),导致酶活性下降。这种突变在荷兰人群中表现出一种创始人效应,并可能解释了HIDS在该人群中更高的患病率。基于人口的研究表明,0.6%的荷兰人有这种特殊的突变。
尽管年发现了致病基因,但HIDS炎症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HIDS病不是由于IgD过多引起的,因为很多患者具有HIDS表型和MVK突变,但IgD水平持续正常;即使在血清IgD水平升高的患者中,IgD水平也不会随着发作而出现可预测的波动。
甲羟戊酸尿症是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广泛临床谱中最严重的表型。75%的HIDS由部分MVK缺乏引起。MVK是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酶,产生许多参与多种细胞过程的生物分子。然而,IgD作为一种体外有效的细胞因子诱导剂,在HI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清晰。MKD病的诊断首先依赖于揭示酶缺陷的生化试验(在HIDS发热期间尿中甲羟戊酸的存在和/或无症状间隔期间甲羟戊酸激酶活性的降低),其次依赖于DNA序列分析。
HIDS开始于婴儿期,反复发热发作持续3-12天,每1-12周复发一次。发烧通常伴有腹痛、呕吐、腹泻、颈部淋巴结病,有时伴有头痛、皮肤和关节症状。
一项对名HIDS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在生命的第一年内首次发作(78%),诊断平均延迟9.9年。在33名患者中,在HIDS被诊断之前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如FMF,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风湿热,慢性感染和贝赫氏病。一般来说,HIDS病患者的寿命正常,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罕见的是淀粉样变性(2.9%)、无菌性腹膜炎引起的腹腔粘连(9.7%)和关节挛缩(3.9%)。
VanderHilst等人发表了何时进行HIDS基因检测的临床指南:超过6个月的反复发热发作,持续时间3-7天,发病年龄5岁及以下,满足如下1项或以上标准:(1)基因分析确认为HIDS,(2)血清IgD升高(>IU/l),(3)儿童接种疫苗后首次发作,(4)3项或3项以上伴随症状:颈部淋巴结病、呕吐/腹泻、腹痛、关节痛、大外周关节炎、口疮性溃疡/皮肤损伤。
解读文献
LainkaE,NeudorfU,LohseP,etal.IncidenceandclinicalfeaturesofhyperimmunoglobulinemiaDandperiodicfeversyndrome(HIDS)andspectrumofmevalonatekinase(MVK)mutationsinGermanchildren.RheumatolInt.;32(10):-.doi:10.7/s---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l/11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非皮肤结外淋巴瘤甲状腺
- 下一篇文章: 胃肠超声分享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