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孤客2》本期热帖

?一个烟头罚款1元!西安一环卫工月薪余元,因烟头被罚了多

?收受套房产、个车位,“双百院长”被判无期

?中国大妈美国公园捉麻雀,引起网民震怒!

?蒋介石武力收回澳门计划因何落空?

?徐*才*厚*旧照(32张)

来源:国馆(ID:guoguan)

7月5日,广州疾病控制中心紧急发布一条消息:《我们需要你帮忙!找人!找虫!》

发动大家全城悬赏搜捕一种叫锥蝽的虫子,每捕捉到一只,奖励人民币8元。

原来锥蝽身上携带者一种可传染的病毒,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有美国学者称之为“新型艾滋病”。

被锥蝽叮咬,可感染“新型艾滋病”

达尔文年轻时,曾在跟随“小猎犬”号考察,途中被锥蝽咬过,感染了美洲锥虫病。

他回到英国后,就开始频繁出现呕血、心悸,手经常感觉像被火烧一样,全身抽搐。

达尔文形容得了美洲锥虫病之后的生活:“像处在地狱火焰中。”

被锥蝽叮咬后,一种叫“克氏锥虫”的寄生虫就会钻进血液里,最终到心脏去。

它们在心脏里生存繁殖,直接影响消化道和神经系统,人体最终会因为器官肥大爆裂,或心脏衰竭而死。

当时医疗水平有限,达尔文的状况越来越糟,最终被折磨了大半生后因心脏病死去。

锥虫病有个特点,潜伏期长,可长达几十年。它平时通过血液传播,孕妇如果感染锥虫病,还会传播给孩子。

同时极难确诊,即使在现阶段医疗水平下,也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几乎无法治愈。患者会遭受长年在各种神经、心脏疾病中被折磨,甚至至死。

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传播途径的相似之处,较大的危害程度,和艾滋病都有些相似之处。因此,美国学者称它为“新型艾滋病”。

锥蝽长这样:

它的头部像个锥子图片来源:广州疾病控制中心

它喜欢吸人血,尤其喜欢咬那些皮肤薄的地方,比如说脸、嘴唇、眼睑,所以也叫“接吻虫”。

被锥蝽叮咬后图片来源:广州疾病控制中心

锥蝽白天喜欢躲在墙壁或木质物件的缝隙中,林野、鸡窝、花盆等也都是它们的藏身之所,夜间则出来活动。

幸运的是,目前锥蝽病感染确诊的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亚洲的日本也有。中国尚未有确诊病例。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松懈。这才有了广州疾控中心发起的这场全程捕虫运动。

白色的是锥蝽的卵

夏天,是蚊虫活跃的季节。

特别是孩子们放暑假,外出玩耍,接触蚊虫的机会增多。和成人相比,孩子细皮嫩肉,更容易成为毒虫们的目标。

除了锥蝽这种危害性极大的虫子,生活常见的一些虫害,也不能忽视。

蜱虫,会要人命的小虫子

今年五月,江苏宋先生的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以至于最终都因为多个器官衰竭死亡。

而就在为岳母操办丧事时,宋先生的右小臂,也突然被虫子咬了一下。三天后,他开始发烧,头昏、浑身乏力。医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并有咳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危急情况。

经检查,医院确诊为蜱虫叮咬产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好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宋先生最终逃过一劫。

蜱虫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长这样。

最恶心的地方是,它咬人的时候,几乎把头埋进肉里,一边吸血一边释放麻醉液,人体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它自己则贪婪吸食人血,直至饱胀成一个球。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引起多种疾病,致死率高达20%~30%。

近年来,因被蜱虫叮咬而致伤治病的报道非常多。最恶劣的一次,是年,河南境内集中发生蜱虫害,共有人被咬伤,其中死亡人数达18人。

蜱虫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最喜欢寄生的,是小动物和儿童。

杭州曾有一个妈妈,发现自己2岁的小孩脚趾上长了一颗“黑痣”,走近仔细一看,竟是一只蜱虫!

发现的时候,虫子身子已经嵌入到脚趾中。医生用酒精杀都杀不死,最后上了麻药,才把它拔出来。

大连四岁男童嘉嘉,和爸妈从野外回家后,后脑勺上就吸附了一只蜱虫。虫子已经钻进头皮里,怎么摇它都纹丝不动。

最后,医院,医生折腾了一个晚上,才把它完整取出。

对付蜱虫,有这么几个要点:

1、外出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驱蚊液、罗浮山百草油等,衣服则最好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

2、家里有养宠物的人,也要定期为宠物做好清洁与驱虫。尤其皮肤有褶皱的地方。

3、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了,一定不要生拉硬拽。这样容易把口器扯断在皮肤里,持续释放毒素,加重病情。

4、取出蜱虫,可用酒精、煤油等点它的头部,让它先松口,再用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取时不要左摇右晃,避免撕裂口器。

5、最后,如果出现发热、发炎、红斑,医院。去的时候一定要跟医生说自己被蜱虫咬过,针对性检查才能及时治疗。

隐翅虫,咬一口会毁容

近日,浙江海宁有一个才十几个月的宝宝,妈妈带他去逛了一趟公园,被隐翅虫咬伤,感染。以致于整个眼部周围,像被硫酸烧过一样,都溃烂了。

因为痒,孩子用手挠,结果手上也感染了。

宝宝得的,是典型的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长这样,有点像蚂蚁:

厦门有一女生,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脸上有点痒,揉了一下,第二天起来脸上就长了一大片水泡,奇痒难忍。到医院诊断,医生告诉她,咬它的就是隐翅虫。

隐翅虫最大的危害在于,一旦揉破,它的强酸性体液就会灼烧皮肤。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坏死、全身中毒。

即使治愈,护理不当的皮肤也容易有色素沉淀,所以,惹到它,有毁容的风险。

它们喜欢灯光,所以,蚊虫多的地方,走在路上最好离路灯远一点。

如果出去野营,一定要做好防虫措施,选择条件较好的住处或带上蚊帐,是很有必要的。

遇上隐翅虫,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别拍死它!把它吹走就好。要是真的中招了,那还是赶紧先用水冲洗,医院皮肤科处理吧!

红火蚁,千万不能小瞧的小蚂蚁

今年5月,广东东莞一个钓鱼发烧友,去钓鱼的时候被蚂蚁咬了一口,一个一两百斤的壮汉,仅过了几分钟,就出现呼吸困难,口齿不清,意识模糊的症状,最后直接住进了ICU。

咬他的,就是这种常见的蚂蚁:

它叫红火蚁,其实是一种入侵物种。它源自南美洲,是通过洋垃圾传入广东吴川,然后蔓延到全国的。

红火蚁在拉丁语中被称为“无敌的蚂蚁”。生性好斗,攻击性强,爱咬人,爱蜇动物,爱吃菜种,甚至爱钻电箱。

它的毒液主要集中在尾部,人被咬伤后,会持续灼热性疼痛。

贺州黄女士,因为在菜地里被三四只红火蚁咬了几口,几分钟后就开始手脚冰凉,面色发黄,眼睛完全睁不开的情况,最后出现休克。

据医生介绍:过敏性体质的人,对蚁酸的反应会更强烈。她们被咬后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随时发生心脏骤停。

无敌的蚂蚁惹不起,但躲得起:

1、在野外走时,看到凸起的土包,千万不要脚贱去踩,如果看到有蚂蚁爬行,请绕道。广西曾有一个工人,因为不小心踩到蚂蚁窝,瞬间遭四五十只蚂蚁疯狂攻击,致毒素蔓延全身,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2、万一被咬到,要先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如果持续感到热痛,千万别大意,还是要及时就医。千里之堤,尚能溃于蚁穴,何况血肉之躯。

被红火蚁咬伤的手

毛毛虫,防不胜防的毒毛

蝴蝶很美,但变蝴蝶之前的毛毛虫很危险。夏季,毛毛虫也进入了繁衍的旺季。毛毛虫不会咬人,但它身上的毛会让皮肤起红疹,处理不当会感染、发炎。

一旦被毛毛虫体表的毒毛蛰到,皮肤随即会出现热痛感,轻则红肿,重则溃烂,引发荨麻疹、关节炎等。

如果身上有毛毛虫掉落,记得要用胶布粘一粘,先把毒毛粘干净。包括衣服,如果有接触过毛毛虫,一定要用洗衣粉认真洗。把毒毛彻底洗干净。

夏季出游,家长与小朋友都要格外注意:

1、对那些带刺、带毛、带针、颜色鲜艳的虫子,都不要轻易接触。

2、遇到虫子,不要拍死,保险的做法是吹走或弹走,虫子的体液大多是危险的,放它们一条生路,大家都好。

3、孩子皮肤稚嫩,是很多蚊虫的首选对象。防虫别大意,驱蚊水是必要的,野营的话蚊帐也是必要的,尽量减少皮肤裸露,保护好娇嫩的宝宝们。

相关阅读:

我们需要你帮忙,找虫!找人!

来源丨广州疾控i健康

锥蝽事件

年,在临近广州的顺德,发生一起锥蝽叮咬人事件,经调查,这是在顺德首次发现并记录红带锥蝽。由于锥蝽是美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而美洲锥虫病目前在全球的扩散不容忽视。

关键是且由于该病的隐匿性,人类感染后不容易被发现,如未能及时治疗,将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危及生命。

锥虫病传染源一旦输入,极有可能造成本地传播。

因此,希望通过这篇文章

让我们了解

美洲锥虫病和媒介锥蝽

更重要的是

我们一起找到锥蝽

找到潜在的病人

真正做到疾病的预防控制

你见过它们吗?长这样→←放大仔细观察看得不够清楚?再来!

锥蝽和卵

不同品种,全面了解

牢记这张,是特征

(头部似锥)

这就是锥蝽,因头部狭长似锥而得名。成虫体长25mm左右,椭圆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侧缘有红或黄斑。

在广州俗称“木虱王”,经小范围调查,了解到在多个区有市民曾见过类似锥蝽的昆虫,有被叮咬的案例。

你被它咬过吗?

锥蝽的若虫和成虫均吸食人血

锥蝽也被称为“接吻虫”

它们专门叮咬人的面部

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如唇部、眼睑等,

同时也会叮咬其他部位

它能传播什么疾病?

它传播美洲锥虫病

又名克氏锥虫病,恰加斯病

美洲锥虫病又是什么?

美洲锥虫病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由克鲁斯锥虫引起,主要传播媒介为吸血猎蝽,于年由Chagas医生发现,故称Chagas病。

该病隐匿性极强,隐匿期长达20-30年,难以被发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急性期有发热、颜面水肿、淋巴结炎、贫血等。

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结肠及肺、脑栓塞,猝死等发生。

锥虫病有那么严重吗?

如果不小心得病了,治治不就好了嘛~大惊小怪

当然不是,这病确诊率低,无疫苗可以预防,并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

什么人可能得锥虫病?

在有锥蝽分布的地区

锥虫病可经各种途径传播

出入过拉美地区的人员

均有可能被感染

广州有这样的人和虫会怎样呢?

美洲锥虫病传染源一旦输入

极有可能造成本地传播

所以

我们要赶紧找虫找人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在哪里可以找到锥蝽?

它们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在夜间外出活动。

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易于发现它们的踪影。

也有人说曾在旧木屋、自家花盆旁以及在农家乐的木堆旁发现它。

美洲锥虫病分布和传播情况如何?

它主要在拉美地区流行,距离广州这么远,不用怕吧……

以下两图是目前该病在全球的迅猛发展情况,其实,如果不加防范,它并不遥远。

克氏锥虫病在全球的发病情况(-),拉美地区最为严重,但随着全球化进程,该病扩散速度和程度不容忽视。

希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

广州不出现红点!

图示克氏锥虫病的扩散情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该病搭乘上了“顺风车”。离我们很近的日本已有病例。

中国有没有呢?

通过此次调查,让我们清晰了解中国的情况,配合相应的措施,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这项工作,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

如果真的看到锥蝽要做什么?

如果你看到锥蝽,请拍照后用矿泉水瓶或其它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如:,22:00,海珠区海幢街30号房),联系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如若确定为锥蝽,我们将为你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这项调查与大广州的健康息息相关,请尽量广泛转发。

找人找虫

找人,可以使有需要的人得以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同时也切断了传染源;

找虫,掌握了该病的媒介状况,为实施高效准确的防控提供依据。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

并用举手之劳来为广州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请帮忙找虫找人吧!

转发到朋友圈

和我们一起全城通缉

找人!找虫!

——END——

国馆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