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外治专家为您解读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在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借天时,将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穴位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发挥药物和腧穴的双重作用以通经贯络,祛除寒邪,清除宿根,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痼疾”的一种外治法。
三伏贴最早的临床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王执中用旱莲草外敷治疟,至清代张璐在其著作《张氏医通》里记载的“冷哮方”用来治疗冷哮标志着“三伏贴”正式成形。从20世纪70年代末“三伏贴”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治疗范围由也肺系病逐渐发展治疗多个系统疾病。医院为全国最先开展“三伏贴”医院之一,已临床应用多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辨证选穴精炼,技术操作规范,药物配制恰当。
三伏贴的优势:
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病人多为阳虚体质。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在夏三月,尤其是三伏天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药物,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驱散体内寒湿之邪,增强人体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夏三月自然界阳气升腾,人体阳气也逐渐达到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通过穴位敷贴调节脏腑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应症: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适用于易患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
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肌肉纤维炎等寒湿痹证。
3.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胃肠疾病。
4.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经行泄泻、宫寒不孕等妇科疾病。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贴敷期间避风寒,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发物。
2.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咯血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3.发烧或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
4.孕妇。
年(庚子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年7月26日—年8月4日
中伏加强:年8月5日—年8月14日
末伏: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预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10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淋巴瘤的早期信号应特别引起重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