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医学》年2月第17卷第2期报道肾移植术后睾丸鞘膜积液9例,摘要如下:

病例资料:

  年10月~20O3年12月,我院肾移植术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年龄27~53岁,术后出现睾丸鞘膜积液9例,共12例次。其中3例患者行两次移植手术,术后双侧均出现睾丸鞘膜积液。

  移植肾均位于髂窝,其中位于左侧髂窝7例次,右侧5例次。手术中动脉采用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2例次,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10例次。静脉均采取髂外静脉与移植肾静脉端侧吻合。

诊断与治疗:

  9例患者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查阴囊正常,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良好,均在手术2个月后出现术侧阴囊进行性肿大,有波动感,皮肤无红肿,睾丸扪诊不清,透光试验阳性,超声检查阴囊内为无回声区,最长病程为2年,均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5例次严重患者3例次行鞘膜翻转术、2例次行鞘膜开窗术;7例次较轻者未予处理。密切观察。

讨论: 

  阴囊血管丰富,动脉主要来自阴部外动脉、阴囊后动脉和精索外动脉。静脉在阴囊内形成血管网并与同名动脉并行,除阴部外静脉汇入大隐静脉外,其余注入阴部静脉丛,或经阴部内静脉入髂内静脉。阴囊淋巴也十分丰富,主要汇入腹股沟下浅淋巴结和深淋巴结,最后经沿髂外动脉排列的髂外淋巴结群注入髂总淋巴结。睾丸静脉在精索内形成蔓状丛,向上汇集成精索内静脉伴精索内动脉上升。睾丸的淋巴管形成深浅两丛。浅丛位于睾丸鞘膜脏层内面,深丛位于睾丸实质内,汇集成淋巴管后伴血管上升。经腹股沟管入腰淋巴结。

  肾移植手术目前均采用髂窝途径,移植肾放在髂窝内,由于髂窝位置狭小、腹肌力量较大、腹压高,极易对髂外甚至髂内静脉造成压迫;同时大流量移植肾静脉血流的汇入致使髂外静脉吻合口远端静脉压升高,从而导致阴囊内静脉血流受阻。同时由于髂血管游离时沿髂外动、静脉走行髂外淋巴结特别是淋巴管被广泛破坏,阴囊淋巴回流受阻。另外由于精索正好位于手术术野中下方,为易于显露髂窝与膀胱,同时为了避免术后输尿管梗阻,笔者常规行精索高位结扎离断,结果导致了睾丸静脉与淋巴回流也受阻,大量睾丸淋巴液经浅丛流入睾丸鞘膜腔。由于阴囊静脉与淋巴回流均受阻,加上术前尿中丢失蛋白,蛋白质代谢产物滞留致肠道上皮对氨基酸转运障碍,一部分蛋白质从肠道丢失抑制蛋白质合成或使蛋白质分解增加以及低蛋白饮食必然导致术后短期内或多或少仍然存在低蛋白血症,其结果是患者术侧出现睾丸鞘膜积液。特别是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时,髂外动脉被完全游离,髂外淋巴结群、淋巴管破坏更严重,这与我们发现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患者睾丸鞘膜积液发病率较高相符。

  睾丸鞘膜积液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但肾移植手术后可以继发睾丸鞘膜积液报道较少。有些学者在对上千例肾移植手术总结时对各种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但均未提及睾丸鞘膜积液,可能是睾丸鞘膜积液相对于患者肾移植术后其他手术并发症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均较轻微。但对鞘膜积液患者来说,心理压力较大,行走受限,如若护理不当,也极易造成感染。笔者认为,临床上要引起重视,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避免过多损伤髂血管鞘内淋巴管;移植肾放置位置作适当调整,尽可能减轻髂静脉受压程度;特别是精索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时尽可能予以保留,将输尿管从精索与膀胱之间穿过,来避免输尿管术后梗阻;术后尽快治愈低蛋白血症等可避免睾丸鞘膜积液发生。

完整内容请阅读原文:《肾移植术后睾丸鞘膜积液9例》。

原文作者:陈湘龙 曾祥福 魏守顺 贺兵 张庆江 

作者单位:医院泌尿外科

原文来源:《武警医学》年2月第17卷第2期

长按绿叶,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wh/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