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瑰宝全科用药点舌丸
点击上方↑↑↑“选择朗致” 点舌丸,古称梅花点舌丹,源于清代《外科症治全生集》中处方加减演化而来,现由朗致集团旗下百年制药企业山西双人药业制作生产。
01
历史渊源
点舌丸,古称梅花点舌丹,源于清代《外科症治全生集》中处方加减演化而来,现由朗致集团旗下百年制药企业山西双人药业制作生产。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42回中就有对点舌丸的记载。清代的众多中医临床专著古籍中也收载了很多点舌丸运用于临床治疗众多疑难杂症、疮疡恶疾的成功病例。如《外科症治全生集》、《疡医大全》、《洞天奥旨》、《喉科紫珍集》等中医专著中都有点舌丸(梅花点舌丹)临床应用的身影。由于点舌丸由多种道地名贵特效药材经多道传统炮制头骨他艺秘制而成,其生产制作医院秘方,再加之古代生产力低下所限更让此药珍贵难得,所以在封建社会点舌丸只有皇宫贵族、达官显贵才有经济实力享用得上。
据《新绛县志》等文献记载,点舌丸(梅花点舌丹)原为清代宫廷御药秘方,年清廷皇宫王太监传给河北武强县人韩氏。韩氏得方后又传与其外甥郝氏,即德义堂药店的创始人。郝氏在清光绪二十年(年)只身携秘方绝技从河北来到绛州,行医济世。两年后,其子嗣亲眷先后到绛。遂于光绪末年(年)在县城购房开店,遵:重德、布义、济世救人之义,称药店为德义堂,即现在山西双人药业的前身。由于德义堂制出的药选料上乘药效显著,故当时留有“京有同仁,绛有德义”的美誉。
由于点舌丸制作技艺为世代秘传,以师传徒,现由“点舌丸”第五代传承人刘振东、宋石墩等人继续担当着传承“点舌丸”制作技艺的重任。
点舌丸(梅花点舌丹),以其配方独特、疗效显著,服用后可有药到病除之功效,年以来享誉药坛。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生产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提升,点舌丸(梅花点舌丹)早已从皇宫大内、深宅大院走进了普通和基层民间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继续发挥着他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医疗作用。
02
多项荣誉
点舌丸这一经典传统中成药因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不断的受到国家和政府的保护支持和 年在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中,山西双人药业生产的点舌丸(梅花点舌丹)其制作技艺入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项目。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国家药品中的“国家保密品种”。这一荣誉充分说明点舌丸这一传统中药制作技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点舌丸”是由多味名贵和独效药材制成,对肿瘤的治疗以及增强免疫功能有着独特疗效。
年8月30日,山西卫计和公示了20个拟认定为“山西名药(传统中成药)”的品种。公布的20个传统中成药来自于十二家山西药企。其中山西双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点舌丸、小儿七珍丸两个产品也在其列。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年11月,新绛中药厂(山西双人药业改制前名称)生产的双人牌梅花点舌丹就荣获中国中医文化博览会神农杯银奖。
国家的不断重视与支持,让这一味传承了多年的经典名药集多项国家荣誉于一身,其久负盛名的配方和制作技巧受到了无数民众的一致赞誉,成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03
制作技艺
独效贵细。由牛黄、麝香、穿山甲、血竭、蟾酥、蜈蚣等21味名贵药材组成。
炮制精繁。为达到以毒攻毒减毒增效的目的,对毒性药材的炮制,遵循“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的古训,由传承人凭借多年操作经验,按照传承的技法进行炮制加工,特别是动物药的炒制,通过看火色、辨成色等方法娴熟地掌握温度、火候及炙药成色,恰到好处地把握药性变化。
细料秘制。贵细料的调配是处方的核心,由传承人在贵细料库秘密配制混合后,再与药粉搅拌混均。
手工泛丸。纯手工制作,用毛刷刷粉起模,置于匾筛中,双手撑匾腾展技法,推、拉、揉、摔、打、闯、簸等动作反复操作,药丸泛制成桐籽般大小,均匀一致。
包衣创光。历史上药丸的外衣是纯黄金,在两个匾内放入药丸,按比例加入黄金金箔,施展抖、摔、闯、震、将黄金包裹于丸药表面,打开匾筛,药丸金光灿灿,尽显皇家富贵。现今生产朱砂红外衣在真丝绢袋里抛光下,红润晶莹,光滑如玉,即能很好地密封住药性,又足显药品珍贵。
04
独特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
从点舌丸的功能主治来看,点舌丸可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炎症感染、或热毒侵袭人体所造成的气滞血瘀的各种具有红肿热痛炎症表现以及组织增生的内外各科疾病。
是以下几大类疾患的首选良药,临床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一)疮疡初起,如:口舌诸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喉蛾喉风等症。
(二)乳房疾患,如: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腺纤维瘤,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增生,乳岩(乳腺癌)等症。
(三)瘿(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炎,甲状腺增生肿大等。
(四)皮肤疾病,如:各种暗疮(粉刺、痤疮、青春痘),疱疹,色斑,疳等属热毒及气滞血瘀症。
(五)肿瘤,如:筋瘤、血瘤、骨瘤、肉瘤、气瘤、脂瘤、癥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恶性肿瘤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点舌丸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其成份中含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攻毒的独特药物,因此对于许多肿瘤疾病的治疗也具有很大的功效。它的发明也为抗癌事业带来了福音。正因为其有着这样的功效,所以点舌丸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肿瘤性的疾病,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医辨证论治,再结合相应的扶正气药物同时使用,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西医来看,点舌丸的药理作用有:
1.抗菌抗病毒:对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真菌及病毒有直接作用。
2.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
3.提高免疫力: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对正常生理状态或免疫低下均有提高作用。
4.抗肿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预防性给药,抑瘤率会提高。
综上所述,点舌丸可治标又治本,攻毒、解毒、排毒一体,具有“热可清、肿可消、痛可止、溃可合、毒可排”等特点,功效独特、全面,适用于一切疮、痈、肿、毒诸症,是各种常见疾病首选用药。
05
临床应用研究
01
五官科
02
妇科
03
内科
04
外科
05
皮肤疮疡科
06
肿瘤科
06
使用方法推荐
01
炎症为主因
1.咽炎:含服或喷服,2丸/次,3次/d。15天为一个疗程。
2.扁桃体炎:2丸/次,2~3次/d,可同在穴位风门、身柱用穴可贴进行贴敷。
3.腮腺炎:3岁以下患儿口服1丸/次,4岁以上患儿口服2丸/次,3次/d,有并发症者加病毒唑10~15mg/d/kg,静脉滴注;数粒碾成粉末加醋调匀,涂于颌下淋巴结肿痛部位,4~6次/d。
4.淋巴结炎:取点舌丸3~5粒研末,装于3钱酒杯中,倒入白酒调匀,用棉球棒或手醮取溶液涂于患处,每日4~6次。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将点舌丸6粒研成粉末,用中药注射液(勒马回)混匀,40-60ml温水直肠滴入。
6.乳腺炎:根据乳痈面积大小,取点舌丸数粒碾碎,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待其干后再继续湿敷后涂敷。每日2~3次。1天见效,5天痊愈。
7.其他皮肤炎症:口服点舌丸,一次2丸,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
02
热症为主因
1.带状疱疹:内服,温开水送服2粒/次,2次/天;外敷,视疮面大小,取点舌丸1~2粒研碎加清茶少许,用棉花棒蘸药涂于疮面。7天为一疗程。
2.寻常痤疮:内服:2丸,3次/d,将点舌丸用凉开水研碎呈糊状外涂于患处,2次/d;8周为一疗程。
3.手足口病:3岁以下患儿口服1丸/次,4岁以上患儿口服2丸/次,3次/d,有并发症者加病毒唑1静脉滴注;数粒碾成粉末加清水调匀,贴敷患处;
4.高热不退:3岁以下患儿口服1丸/次,4岁以上患儿口服2丸/次,3次/d,穴位贴敷大椎穴。
03
肿块为表现
1.前列腺增生:内服,温开水送服2粒/次,2次/天;直肠点滴给药,6粒加勒马回注射液4ml,60ml生理盐水滴入。7天为一疗程。
2.子宫肌瘤:口服2丸/次,3次/d,2周一疗程。1×1.5㎝:1个月后复查肌瘤消失;1.5×2㎝:3个月后B超检查未发现肌瘤。可配合贴敷神阙穴。
3.乳腺增生:内服:2丸,3次/d,将点舌丸用凉开水研碎呈糊状外涂于患处,2次/d;4周为一疗程。
04
疼痛为表现
1.口腔溃疡:4~6丸研末的点舌丸加入2%利多卡因0.5~1ml调匀,3~4次;或含服2-3min,吞下。
2.齿龈肿痛:1丸/次,2次/d;1丸/次,研碎后用消毒棉签蘸茶水粘附药末直接敷于齿龈红肿处。
3.牙周病:2丸/次,3次/d,6d为一疗程,并补充维生素类(VC、B2)药物。
4.癌症疼痛:口服9丸/次,3次/d。
05
点舌丸与穴可贴联合应用
1.风寒感冒:用药:伤风感冒胶囊、点舌丸2粒、胡椒15g、葱白适量;选穴:大椎、劳宫;(1)大锥:第七颈椎棘突凹陷中;(2)劳宫: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用法:每天2次,早晚各1次。
2.风热感冒:用药:点舌丸4-6粒(儿童酌减)、鱼金适量、葱白调;选穴:风池、大椎、神阙。风池: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用法:每日2次,2天1疗程。
3.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体壮、头痛、发热无汗者;用药:点舌丸2粒、胡椒15g、淡豆豉30g,葱白适量;选穴:大椎、劳宫、神阙;用法:每天1次,睡前贴敷,3天1个疗程。
4.小儿高热:临床表现:持续高热不退;用药:点舌丸2粒、石膏20g、面粉调成饼样;选穴:涌泉、内关、神阙;用法:每晚睡前1次,早上除去;连用3天。
5.小儿扁桃体炎:用药:点舌丸2粒、土茯苓g、醋调成糊状;选穴:涌泉/阿是穴;用法:每晚睡前1次,早上除去;连用3天。
6.支气管哮喘:用药:生五味子适量研极细末,用70%医用乙醇适量调成糊状,贴敷神阙穴;加点舌丸贴敷膻中、身柱穴。选穴:神阙/膻中、身柱穴;可配定喘穴;用法:每天1次,20天1疗程。
7.胃脘痛:用药:点舌丸4粒、胡椒g、生姜汁调敷;选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法:每12小时换药1次,每天1次,7天1疗程。
8.呕吐:用药:生姜片2片、胡椒10g、穴可贴;选穴:双侧内关;用法:每12小时换药1次,每天1次,2次/月;3个月一个疗程。
9.湿疹:临床表现:发病急、皮肤红疹或水泡簇集;用药:点舌丸适量、苦参15g、醋调;选穴:病变部位(阿是穴);用法:每天2次,7次为1疗程。
10.小儿鼻塞:用药:点舌丸2粒、鼻炎康4片、食醋调;选穴:涌泉;用法:每晚睡前1次,早上除去。
11.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用药:风寒(热)感冒颗粒、勒马回片2片、点舌丸2粒、姜汁调;选穴:肺俞、大椎、脾俞、膻;用法:每天1次,7天1疗程。
12.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用药:点舌丸4-6粒、鱼金注射液2ml、选穴:涌泉;用法:每天1次,24小时换药1次,7天1疗程。
13.小儿腹泻:用药一:点舌丸2粒、山楂丸、藿香正气液调和;选穴:中脘、神阙穴;用法:将上述药物敷于穴位处,每次敷约1小时,每天1次,3次为1疗程。
用药二:用药:点舌丸4粒、藿香正气液、米醋调敷;选穴:神阙穴;用法:每12小时换药1次,每天1次,3天1疗程。
14.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点舌丸6粒,60-ml开水融化,冷却到37℃灌肠,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15.口腔溃疡:用药:点舌丸适量、生姜汁调;选穴:涌泉;用法:每天1次,7天1疗程。
16.荨麻疹:用药:点舌丸4粒、扑尔敏10片、醋调;选穴:神阙穴;用法:每2天换药1次,7天1疗程。
17.急性乳腺炎:用药:首先取食醋50ml,以毛巾湿敷于肿块处,0.5小时后吸取乳汁后,数粒点舌丸碾碎,醋调成糊状贴敷于患处,5天为1疗程,多数患者痊愈。
18.子宫肌瘤:点舌丸2粒,口服,每日3次。同时贴敷神阙穴,点舌丸2粒研碎联合云南白药散,米错调成糊状,每日1~2次。15天为1疗程。其中贴敷连贴7天,中间间隔1周,再贴敷7天。
19.慢性盆腔炎:点舌丸2粒,口服,每日3次。同时直肠给药点舌丸2粒、勒马回注射液4ml,温水40ml直肠滴入。10天为1疗程。可配合贴敷关元穴。
07
用药温馨提示
01
服用方法
1.口服送服:点舌丸按照说明书上可以直接按常规剂量口服,口服时注意最好是饭后服用为宜,尽量避免空腹服用。口服以温开水送服为宜,避免冷水送服。
2.舌上含服:点舌丸为百年传统中药剂型,其配方用药都是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上使用,点舌丸在服用方法中有一种传统的服用方法,即内服时将丸药放在舌尖之上,以麻为度,俗称“点舌”。这也是点舌丸名称的来历,就是可以把药丸放在舌尖上待其慢慢溶解时感到口中有微麻的感觉时,这时才用热开水送服下去的一种服用方法。这种服用方法第一借助舌黏膜吸收快,第二也可适当减轻或避免部分人群由于胃肠道功能差服用后的轻微不适反应。
3.外用贴敷:点舌丸除可内服治疗各种疾病外,也可根据病情研粉与相应的溶剂(如醋、清茶、鱼金注射液、勒马回注射液等)调匀做为外敷用药,对于各种内外疾病及不适应口服的部分患者人群也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02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点舌丸成分中含有多种纯天然中药成分组成,因此服用时不宜与以下药物同时服用,以免产生药间相反应。如需服用其他药物时建议间隔服用时间段为宜。
1.不宜与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萘洛尔等)同用;
2.不宜与酶制剂联合使用(助消化酶、多酶片、蛋白酶制剂);
3.不宜与胃肠解痉药(阿托品、复方颠茄片等)联合使用;
4.不宜与降糖药同用可使血糖升高;
5.不宜与含碘药同用(如华素片等)。
点舌丸孕妇禁用。在服用点舌丸之前,对点舌丸过敏者禁用点舌丸,过敏体质者慎用点舌丸;点舌丸如果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再尝试使用点舌丸;若儿童需要使用点舌丸,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点舌丸;点舌丸使用完毕后请将点舌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03
用药反应处理
点舌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解毒、攻毒、排毒的功效,因此治疗某些顽固性疾病时会出现一些排毒的反应,比如轻微的呕逆、腹泻或微发汗的症状,在正常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属用药后的正常现象,在古代各种中医典籍中也有对这种用药后反应的记载。所以服用后有这种现象,首先不要惊慌,一般用药后会慢慢缓解消失。或先从小剂量服用待患者适应后、无特殊不适时,可增至正常剂量。
对于个别部分患者人群由于自身体质因素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身体虚弱或肠胃功能不好,有胃溃疡、胃肠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就需要针对患者身体因素对症处理或选择合理联合用药。
以下提供几种减轻或避免部分人群服用点舌丸出现胃肠不适反应的常用方法以供参考:
1.饭后舌上含服,待口麻热水送下。
2.浓稠热米汤水送服。
3.胃寒呕者服后可煮生姜、红枣水饮服。
4.服后饮热纯牛奶以养护胃黏膜。
5.体质虚弱者可据情配合贞芪扶正颗粒扶正气。
6.胃部有呕或泛酸者可配合碳酸氢钠片。
7.也可配合维生素B6缓和呕吐症状。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jc/11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肺肿物一例,答案揭晓
- 下一篇文章: 慢性咽炎的用药含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