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12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26岁,主因干咳伴发现颈部肿块6d于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同时发现颈部肿块,质硬,当时无畏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胸痛、咯血。年5月15日在外院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2.5×/L,C反应蛋白93.2mg/L,血T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阳性。浅表淋巴结B超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可探及,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胸CT示左肺门增大,见团块影,纵隔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颈淋巴结结核、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为明确诊断而收住入我科。

入院后体检:体温37.0℃,脉搏78次/min,呼吸频率19次/min,血压/70mmHg(1mmHg=0.kPa)。双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表面无红肿,无疼痛,双侧腋下分别可及一个绿豆大小淋巴结,表面无红肿,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患者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无手术、重大外伤史,无中毒、输血史,无药瘾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按规定。生于温州,高中文化,居住杭州3年,从事服装销售工作,无血吸虫疫源、疫水接触史,否认鸟类饲养及接触史,吸烟指数10包年,不嗜酒,无长期粉尘接触史,无冶游史。无射线及毒物接触史。入院后血气分析示:血液pH值为7.,二氧化碳分压36.0mmHg,氧分压95.0mmHg,碳酸氢根浓度21.0mmol/L,二氧化碳总量22.0mmol/L,氧饱和度98.0%;血常规白细胞15.3×/L,中性粒细胞比例0.,嗜酸粒细胞3.6×/L;ESR为74mm/1h;癌胚抗原0.20μg/L(正常参考值为0~5.00μg/L);C反应蛋白为.09mg/L;血生化示:白蛋白31.4g/L,球蛋白38.8g/L;血清结核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二便常规正常;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痰涂片找癌细胞均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系列阴性。入院后考虑患者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升高,需感染治疗,给予阿洛西林钠(3.0g,1次/8h,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联系病理科淋巴结穿刺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年5月19日胸部增强CT示左肺门团块影,左肺散在渗出病变,左侧胸腔积液,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图1,图2)。年5月19日行左锁骨上肿块针吸病理示:涂片内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可见多量小团状腺上皮样细胞,转移癌难以除外。年5月20日行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叶上分支管口黏膜增厚,尖后段及前段管腔狭窄,尖后段开口黏膜下见黄白色隆起(图3),于该处行活检送检病理检查。当天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年5月25日气管镜下活检及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均示隐球菌感染,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伴隐球菌性淋巴结炎(图4,图5,图6,图7)。确诊当天行腰穿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正常范围,脑脊液墨汁图片染色未见隐球菌,排除隐球菌性脑膜炎。年5月25日开始给予静脉滴注氟康唑(0.4g,1次/d)抗真菌治疗共2周后序贯口服氟康唑(0.3g,1次/d)。年7月1日复查胸部增强CT示左肺门团块影明显缩小,左肺散在渗出病变吸收,左侧胸腔积液吸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缩小(图8,图9)。当天复查气管镜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开口黏膜隆起消失,黏膜光滑(图10)。此后继续口服氟康唑,总疗程6个月。

讨论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1]。

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脏器,最常见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其次为肺部和皮肤。其他较少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胸膜和淋巴结。本例患者肺部CT显示左肺较多散在渗出性病变,气管镜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及前段管腔狭窄,尖后段开口黏膜下见黄白色隆起,活检病理提示隐球菌感染,因此考虑肺部为原发性感染部位。

隐球菌胸膜感染表现为胸腔积液,常伴随胸膜下肺部结节。本例患者胸部CT显示左侧少许胸腔积,但未见胸膜下肺部结节,虽然需要考虑合并隐球菌胸膜感染,但患者同时存在低蛋白血症,故不能排除为低蛋白血症导致胸腔积液。如需明确诊断,可行内科胸腔镜检查及胸膜活检以明确,由于当时对隐球菌胸膜感染认识不足,未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确实是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遗憾。

肺隐球菌病合并全身淋巴结肿大包括2种情况,其一为反应性增生性改变,其二是隐球菌随血行播散,直接侵犯淋巴结[2]。本例患者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提示隐球菌感染;胸部CT显示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左肺门为主,淋巴结环形强化不明显,淋巴结融合及对周围组织压迫均不明显,因此不符合淋巴结结核及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经过总疗程6个月的氟康唑治疗后复查胸部CT肺内病灶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完全吸收,考虑为隐球菌直接侵犯导致的隐球菌性淋巴结炎。

本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给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6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灶完全吸收。这提示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淋巴结炎患者,足量足疗程的氟康唑针剂及氟康唑片剂序贯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6-14)

(本文编辑:吕小东)









































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神经病年会
8月31日中国修复重建外科继续教育工作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hl/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