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淋巴脓肿、关节炎等症状。

该病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品种,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是养猪业的一种主要疾病,严重限制了养猪业的发展并对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一、流行特点

1.应激因素:

该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尤以5-11月份较多,各种品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

断奶前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表现败血症和脑膜炎症状,而淋巴结炎型多发生于中期猪,一般猪的日龄越小,饲养密度越大,发病越急死亡率越高,而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减慢,病程延长,死亡率相对降低。

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传播,猪舍卫生条件差,猪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各种应激因素也可诱发该病的发生。猪场发生病毒性疾病后(特别是口蹄疫后)如未能有效控制继发感染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

最急性型一般无任何症状即死亡。急性型可见体温升高至40.5℃-42.0℃,呈稽留热,减食或不食,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急促,心跳快,大便秘结,尿色黄。少数病猪在后期,于耳、四肢下端、腹下有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有跛行。

2.脑膜炎型

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于地、四肢游泳状划动、昏迷不醒等。

3.关节炎性

一般由前两型转来,或从发病起就呈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两肢肿胀,疼痛,有跛行,严重的颈部、关节等部位出现脓包、破溃。病程较长,约2-3周。

4.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有的咳嗽,流鼻汁,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脓带绿色、稠黏、无臭,不引起死亡

二、临床症状

1.猪丹毒

相同: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结膜潮红,关节肿痛,严重跛行。最急型,突然倒地,急性死亡。

不同:猪丹毒病例,皮肤有方形、菱形等疹块,颜色红色或紫红色。耳根静脉取血,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紫色)小杆菌。

2.猪瘟

相同: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后肢乏力,皮肤红斑。

不同:猪瘟病例,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有化脓性结膜炎,无跛行症状,病程较长。公猪感染,稍有积尿和恶臭分泌物。

3.猪弓形虫病

相同:四季皆发,精神沉郁,结膜潮红,流鼻液,高热绝食。皮肤不同程度的红斑,后肢麻痹。

不同:猪弓性虫病例,皮肤红紫色,有明显的界线,局限性明显。取病猪肺、肝、淋巴结或体液、脑脊髓液做涂片,用姬姆萨氏或瑞特氏染色,可见半月形的弓形虫。

预防措施:

1.预防

a.坚持全进全出,禁止混养;转出猪群后,彻底清洗、消毒,最好空舍1-2周后再转入。

b.严格引种管理,避免致病菌带入。

c.改善管理条件,全价营养补给,增强猪只抗病体质。

d.预控各类应激,改善舍内通风条件,控制猪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e.搞好圈舍卫生,严格消毒制度。

f.药物预防:可以选择的药物有金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利高霉素、磺胺类等。

g.疫苗免疫:由于链球菌血清型较多,建议实验室分离本场猪链球菌,制备成自家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母猪被动免疫仔猪,分别于产前40d、20d,注射接种10mL,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接种仔猪主动免疫,分别于仔猪20日龄、50日龄,接种注射用3mL、7mL,提升仔猪体内抗体能力。

2.治疗

A.西药治疗: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

a.败血症型

对猪群进行药物拌料预防,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如:青霉素+链霉素2次/d,能迅速改善症状,用药3~5d。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以及免疫增强剂,提高病猪的抗病力,如黄芪多糖,板蓝根;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维生素C、补液盐连用一周。

b.脑膜炎型

如若确诊病猪为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先剪耳放血降低病猪颅内压,用20%甘露醇消除脑水肿,同时使用磺胺类抗生素配合庆大头孢进行治疗,上午打头孢+庆大;下午打磺胺嘧啶,连用3-5天。如猪只不食,应人工灌服补充体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c.慢性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

可先进行局部治疗,在脓肿处涂抹鱼石脂软膏,加快肿块成熟变软,做与地面垂直的切口,进行排脓;然后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脓腔后,涂以碘酊,同时使用抗生素(青链霉素或头孢庆大)或中药制剂巩固治疗。

产品使用咨询欢迎电联技术讲师:

唐老师:吴老师:

付老师:曾老师:

陈老师:谢老师:

(推荐8:30—21:00)

成都中牧衷心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㈠挩璇?
鍖椾含鍏珛鐪嬬櫧鐧滈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