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总体的发病率在十万分之六到十万分之八,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大概每年有10万名新发患者。

“滤泡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类惰性淋巴瘤,约占淋巴瘤的10%左右,按照病理分类原则,可以分为滤泡性淋巴瘤、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和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该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跟环境因素、职业暴露、遗传因素、吸烟、饮食习惯等有关。少数患者有家族史,但整体尚未发现明确的家族遗传证据。

滤泡性淋巴瘤不属于癌症

滤泡性淋巴瘤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B细胞,不属于癌症,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该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大部分患者发病年龄超过50岁,确诊时大都处于进展期。滤泡性淋巴瘤病程比较长,初始缓解率高,但是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

滤泡性淋巴瘤一般会根据淋巴结切片中不同滤泡在高倍视野镜下的“中心母细胞数”分级。1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可见0-5个中心母细胞;Ⅱ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可见6-15个中心母细胞;Ⅲ级:每个高倍镜视野内可见15个以上的中心母细胞。

Ⅰ-Ⅱ期需要治疗吗?

滤泡性淋巴瘤根据淋巴结病变范围可分为1-4期。

Ⅰ期:滤泡性淋巴瘤仅仅局限一个淋巴结区。

Ⅱ期:2个或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别受侵,但是病灶都局限在横隔同侧。

Ⅲ期:病灶累及横隔两侧的淋巴结。Ⅲa期侵犯脾门结构、腹腔、肝门区或脾脏;Ⅲb期是侵犯腹主动脉旁、髂血管区、腹股沟或肠系膜淋巴结。

Ⅳ期:容易出现内脏转移,导致多个器官受侵,如肺、肝、骨、骨髓等。

滤泡性淋巴瘤病程进展相对缓慢。该病能否得到良好的治疗甚至治愈,与患者的体质、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滤泡性淋巴瘤Ⅰ-Ⅱ期进行及时合理的放化疗,且患者能够耐受,大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完全治愈。目前的治疗方案常用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CHOP方案、苯达莫司汀、CVP方案)。对于伴大肿块(肿块直径≥7厘米)的Ⅰ-Ⅱ期、非局限侵犯的Ⅱ期患者,采用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放疗或局部切除。相较而言,病情发展到Ⅲ-Ⅳ期,预后就比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周期。只不过很多时候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需要更加认真的治疗。

滤泡性淋巴瘤早发现排查这3点

滤泡性淋巴瘤在早期往往没有什么特异性的表现,大部分病人都是以淋巴结肿大去就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临床上多通过以下措施来初步排查淋巴瘤。

1.摸一下淋巴结

经常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区域的浅表淋巴结有没有肿大。滤泡性淋巴瘤多表现为广泛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诊断时多已弥漫性浸润,常累及多个淋巴结。

2.观察全身症状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发病初期往往以局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比如发热、盗汗、消瘦、全身皮肤瘙痒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以上症状,医院及时就诊。

3.每年坚持体检

因为滤泡性淋巴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会有腹腔内的淋巴结肿大,因此每年的体检非常重要。比如血常规、血生化、B超检查等。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可以长期带病生存,一般不需要紧急治疗。对放化疗均敏感,一经确诊,应按照病情分级和分期的不同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放疗、较温和的单药治疗、多药联合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