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杨先生一岁半的女儿得了肺炎入院治疗,经过近一周的治疗后,女儿的身体和精神都恢复了不少,看着她蹦蹦跳跳的样子,杨先生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虽然害怕得“亲吻病”,但还是忍不住抱着孩子“亲亲贴贴”。

事实上,不少家长都有通过亲吻表达对幼儿喜爱的习惯。近日,浙江嘉兴一女子带着3个半月大的宝宝回娘家,结果回去之后,亲人们对着宝宝又亲又摸,最后,导致宝宝感染了“亲吻病”,高烧近40℃。那么,什么叫做“亲吻病”,感染后又会有哪些危害呢?

“亲吻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俗称,是感染了EB病毒后,出现以“发热、扁桃体咽炎及淋巴结肿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通常在亲朋好友以及情侣之间传播较为广泛。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叶国静:“如果说老一辈的人群里,他本身含有EB病毒,再亲吻小孩,这时候就容易引起EB病毒的感染。”

据了解,EB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该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人感染发病后,在6月内唾液中病毒含量最高,感染后症状因人而异。

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叶国静:“高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甚至身体会出皮疹、肝脏、脾脏肿大等等,有些小孩子比较严重的,会发展成“嗜血细胞综合征”这类的疾病,感染EB病毒,并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一样,每一个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

近段时间,我市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热症状有所上升,对于如何及时识别、诊断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医生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监测,避免造成误诊、漏诊。同时,大人在家里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孩子过多的“亲密”接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zz/1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