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兽医学教授支招非洲猪瘟的预防
脸部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m.39.net/pf/a_6007551.html疾病介绍
非洲猪瘟是一种猪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为我国法定甲类动物传染病。以侵犯体内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系列(macrophages-monocyteseries)细胞为主,并产生甚急性、急性到亚急性及慢性的临床症状。典型特征是皮肤潮红及广泛性内脏器官出血。急性型死亡率%,温和型的非洲猪瘟,死亡率可能小于10%,本病易与猪瘟混淆,但是引起的病原完全不同,用血清学方法很快可以区分。最明显的急性型病变是深色肿大的脾脏及内脏器官出血。脾脏可肿胀至正常数倍大。亚急性型与猪瘟无法立刻由解剖病变相区分,需借助实验室诊断。慢性型无特定病征。脾脏肿大,淋巴结出血与疫情可以做初步诊断,但一定要有实验室辅助诊断。因为没有治疗或疫苗可资应用,清除本病只有靠扑杀、深埋或化制所有病死猪。本病病毒在自然界是存于鸟壁虱种(Ornithodoros),在非洲野生疣猪(warthogs)、丛林猪(bushpigs)及大丛林猪(giantforestpigs)呈不显性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不会感染于人。
病因本病病毒原分类于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DNA构造及其增殖方式与其他同科病毒有显著的不同,所以独立出来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viridae)中唯一之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在病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器官、排泄与分泌物内可找到病毒。已知存在有毒力、抗原性均不同的毒株。可抵抗低温冻结达6个月,血中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周,猪舍中病毒则至少可存活2周。可以鸡胚胎或组织细胞来培养,鸡胚胎接种病毒后6~7天死亡,以猪骨髓细胞或白血球细胞培养有CPE现象。
发生与流行概况本病首先报告在年,-年肯尼亚15处爆发头猪感染,头(98.9%)死亡。年本病第一次在非洲大陆外的里斯本(Lisbon),因为喂食靠近飞机场的厨余而发生;病源是来自葡萄牙的殖民地安哥拉(Angola)。这次入侵死亡头猪,至少扑杀头猪之后,在年清除,本次的爆发呈甚急性型,感染动物死亡率%。在年于里斯本附近又重现本病,明显地是因为由非洲引进而散播于西班牙。、及年本病发生于法国的西班牙边界,每一次都藉由迅速彻底的扑杀手段来扑灭。年意大利发生,28个省,头猪遭扑杀,年被扑灭,估计损失美金5,,元。西半球古巴在年首先发生,在,头猪死亡与扑杀后才告扑灭。年葡萄牙与西班牙又发生。年出现于马耳他、萨丁尼亚、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及海地。年,本病爆发于西非喀麦隆,估计全国80%猪被扑杀。年发生于意大利。依据年农委会公告,非疫区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英国、荷兰、法国、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爱尔兰、瑞典及台湾。
临床症状在甚急性,死亡常是第一个特征。感染后发烧,死亡随着在3天内发生。急性型类似急性猪瘟,发烧持续3或4天超过41.1℃。此时白血球数降至正常的40%。感染猪外观似正常,一直到体温开始下降才有症状出现。无食欲、喜欢挤在一起、衰弱,尤其在双耳与腹胁部,出现皮肤红斑。濒临死亡时,脉搏与呼吸加速。呕吐、带血下痢,有时可见结膜与鼻有粘液化脓性分泌物。死亡常发生于发烧开始后第7天。
亚急性病程约3~4周后死亡,高烧持续数天或不规则起伏于整个病程。流产常见而且可能是唯一症状。事实上,亚急性的非洲猪瘟并无特定症状亦不易与猪瘟区别。
慢性型尤其不易被确认,因为其多样性变化,可能几个月没有症状,而只是发育不良或消瘦而已。慢性型猪可能是急性感染的幸存者,并成为终生带原者。关节肿胀、跛脚、皮肤溃疡及肺炎可能发生在慢性感染猪只。
剖检病变甚急性型常有内脏器官呈弥漫性出血,但在一些情况下,死亡往往甚急性而不见临床症状,因此肉眼病变不易察觉。最明显的急性型病变是深色肿大的脾脏及内脏器官出血。点状出血常常发生在肾脏、膀胱、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而胃与肠浆膜则有”刷状”(paintbrush)出血。几乎所有淋巴结都会肿胀且周边出血,尤其在肾脏及肝胃淋巴结有严重出血,外观似凝血块样。心囊液、胸腔与腹腔液体增加。肺脏与胆囊水肿。脾脏肿胀至正常数倍大,这种病变需与猪丹毒与猪附红血球体症区别,猪瘟脾脏并不会肿胀。
亚急性型在近年来较常见,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常见于淋巴结及肾脏。肾脏外观如火鸡蛋,肾盂部弥漫性出血。在慢性病例,脾脏肿大乃由于内皮细胞增生而非充满血液造成。肺实质化或呈间质性肺炎。大肠有黏膜出血及出现带血样内容物。亚急性型与猪瘟无法立刻由解剖病变相区分,需借助实验室诊断。
慢性型无特定病征。猪可能死于数次发烧后,病变似亚急性。出血明显,脾脏与淋巴结由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而肿大,出现纤维素性心内膜炎与胸膜炎。肺炎后期出现干酪样坏死与钙化,此为半数慢性猪死亡的原因。
传播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于猪与鸟壁虱属。在自然界,垂直与水平感染均有可能。家猪经由接触而传染,因为病毒在血、尿及粪中具稳定性,因此可以藉人员、车辆及农具等机械式传播。空气传播可以发生于距离较短的猪场。(详见附图)
非洲猪瘟病毒与壁虱、疣猪及家猪间之关系
预防与控制01预防措施:
无有效疫苗,病毒存于自然界保毒者身上,症状无特征性且在确诊前病毒已扩散等因素,增加了控制本病的困难度。因此非疫区国家,必须要具备诊断本病之能力,与世界畜疫会(OIE)联系及常设监控系统,才能很快在疾病入侵时,迅速动员与扑灭。遇有疑似病例,农民与兽医师应立刻向当地家畜疾病防疫机关报告。所有来自于国外的厨余均应就近使用焚化炉销毁。
02输入限制:
应严格禁止直接或间接由疫区输入新鲜或冷冻猪肉产品。
03扑灭:
因为没有治疗或疫苗可资应用,清除本病只有靠扑杀、深埋或化制所有病死猪。猪场必须彻底清洗,并使用适当消毒剂,杀虫剂及空场等步骤。含有O-phenylphenol及界面活性剂的消毒药水可以有效杀死病毒。复养前,一些哨兵猪先置于猪场一段时间以监控消毒效果是必要的。为了鼓励农民扑杀病猪,可以发放适当的补偿金。在岛上或与外界隔绝良好的猪场所有猪只都应扑杀,健康猪可提供给消费者,内脏必须深埋或化制。
来源:台湾大学兽医学系刘振轩教授
往期精彩回顾高温谨防猪应激的发生
哺乳仔猪的这些特性你都了解吗?
哺乳仔猪腹泻的防治
哺乳仔猪总腹泻,死亡率高怎么办?
三伏天,猪反复发烧怎么办?
夏季母猪热应激危害大,五点建议要采纳!
猪中暑后,必做
绿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y/11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轻松几步告别乳腺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