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卫生计生委地方病小常识二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7231539.html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大骨节病防治
大骨节病防治
大骨节病防治
大骨节病防治
一、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l、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消化道是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2、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我省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二、地方性氟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粉笔样白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变形,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
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如何治疗和预防?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
2、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3、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地氟病区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氟牙膏。
鼠疫防治
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流行。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传播媒介主要是蚤类。肺鼠疫患者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人类鼠疫流行。鼠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鼠疫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媒介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三、鼠疫有哪些临床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
(一)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二)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为最常见,除上述全身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为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四肢皮肤造成,多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剧痛,病人多呈被迫体位,如治疗不及时,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
2.肺鼠疫: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鼠疫均是最重的病型,不仅死亡率极高,而且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最危险因素,它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四肢及全身发绀,继而迅速呼吸衰竭死亡,有时检查肺部体征与临床表现不符。
3.败血症型鼠疫:主要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处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所造成。由于鼠疫菌未经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而直接进入血循环,使病人很快呈现为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恐惧感,如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4.其他类型的鼠疫在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伴有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肠型、皮肤型、脑膜炎型、扁桃体型、眼型等。
四、鼠疫如何预防?
在给必要的人员进行免疫的同时,重点做到“三报”、“三不”。“三报”即“报告病死鼠(獭及其他病死动物)、报告疑似鼠疫患者(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和急死患者”。“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来源:绥化市卫计委疾控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9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非瘟最新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及传播途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