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分类及诊治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病毒性肺炎(viral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密切接触的人群或有心肺疾病者容易被传染。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或原有慢性心肺疾病者,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
病毒是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8%,但目前对病毒性肺炎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以及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等。
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症状出现1-2天内呼吸道排出病毒量较多,以后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d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细菌性并发感染所致,如流感嗜血杆菌等。年流行的SARS。
?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
?年甲型流感(H1N1)
?年禽流感(H7N9)
呼吸道病毒种类
病毒名称所致疾病病毒科流感病毒流感正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H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婴幼儿上感/肺/气管炎/肺炎婴幼儿气管炎/肺炎麻疹/SSPE流行性腮腺炎/上感副粘病毒科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间质性肺炎等。疱疹病毒科DNA病毒腺病毒扁桃体炎/结膜炎/肺炎腺病毒科冠状病毒(SARS/MERS)普通感冒/SARS/间质性肺炎冠状病毒科鼻病毒RhV普通感冒/气管炎/肺炎小RNA病毒科人博卡病毒普通感冒/气管炎/肺炎细小病毒可,单链DNA病毒人偏肺病毒HMPV普通感冒/气管炎/肺炎肺病毒科汉坦病毒肺水肿/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布尼亚病毒科不同免疫状态,病毒性肺炎的病原菌不同
免疫正常免疫缺陷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人偏肺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HPIV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
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
腺病毒
冠状病毒
鼻病毒RhV
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
(一)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n流感病毒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NA)。
n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对人类致病性较低?
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只引起人类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常见流感种类:甲型H1N1(人传人)、H3N2流感(年香港流感,为人犬共患)、H7N9流感、H5N1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5N1为卫生部新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又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
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es)与正粘病毒的形态及血凝作用相似,但抗原性、免疫性及致病性则不相同。副粘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
新发现的亨得拉病毒(Hendravirus)和尼帕病毒(Nipahvirus)。
副流感病毒
可以引起人们的主要疾病有: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副流感病毒还有一些同胞兄弟,如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呼吸道融合细胞病毒和新城病毒等。呼吸道融合细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一样引起普通感冒、气管炎和肺炎;新城病毒则主要在鸡只中传播,引起新城鸡瘟。感染副流感病毒都会有发热、喉咙痛、全身骨痛等症状,部分人会有腹泻、呕吐。副流感病毒侵袭人体后初期症状和流感较类似,都是鼻塞、流鼻涕、眼结膜出血、全身酸痛等症状,只不过较轻,也容易治愈。副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相对活跃,因此副流感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冬春季,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副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潜伏期是3至7天,与流感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6~7天自行痊愈。但它对人体危害主要是会引起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
(1)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肺炎和50%~75%的毛细支气管炎由合胞病毒引起。年长儿及成人一般为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3~7日。婴幼儿症状较重,可有高热、鼻炎、咽炎及喉炎,以后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2)通过飞沫、手、污染物品传播,冬季和早春流行。
(3)只有一个血清型。
(4)至今未有安全有效的疫苗。
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HeV)
亨德拉病毒旧称马科麻疹病毒,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病毒,于年~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首次被发现,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这种病毒造成的疾病的典型特征是严重的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还表现为人接触性感染。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就是马采食了被携带病毒的狐蝠胎儿组织或胎水污染的牧草所致,病毒在马群中的传播是通过感染的尿液或鼻腔分泌物,人由于与病马接触而感染。人感染死亡率30%~60%,症状表现为发烧、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亨德拉病毒(Morbillivirus病毒)相对较大(-nm)具有封套之单股RNA,Morbillivirus病毒感染通常可见间质性肺炎和融合细胞。
尼帕病毒
是一种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毒(一种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尼帕病毒属于RNA病毒,与亨德拉病毒密切相关。两者均属亨德拉尼帕病毒属,这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种新病毒类别。尼帕病毒给感染者造成严重疾病,特征为脑部炎症(脑炎)或呼吸系统疾病。年,尼帕病毒在马来西亚猪农中暴发的一次疫情期间首次得到确认。自那时以来,又发生过另外12次疫情,均在南亚。年5月,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近期流行尼帕病毒,截至年5月23日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在最初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疫情期间,大多数人类感染因直接与病猪或其受污染的组织接触而导致。据认为,该病毒通过呼吸道产生的飞沫、与猪的喉咙或鼻腔分泌物接触,或与染病动物的组织接触进行传播。此病毒嗜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水肿,引起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脑脊膜炎、肾小球萎缩及胎盘感染。随着病程延长,内皮细胞发展为多核巨细胞,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疾病,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
(三)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是一类较大的双链DNA病毒,有多钟,根据其理化性质分α、β、γ、未分类疱疹病毒四个亚科。α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增殖速度快,引起细胞病变。β疱疹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生长周期长,感染细胞形成巨细胞。γ疱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淋巴样细胞,可引起淋巴增生。疱疹病毒主要侵犯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包括皮肤、粘膜和神经组织。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种多样,并有潜伏感染的趋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类疱疹病毒1型)。
2、单纯疱疹病毒2型(人类疱疹病毒2型)。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
5、巨细胞病毒(人类疱疹病毒5型)。
6、人类疱疹病毒6型。7、人类疱疹病毒7型。8、人类疱疹病毒8型。
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
感染新生儿、儿童和成人,通常分为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6个月以内婴儿多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抗体,初次感染约90%无临床症状,多为隐性感染。
HSV-1原发感染常发生于1~15岁,常见的有龈口炎,系在口颊粘膜和齿龈处发生成群疱疹,破裂后,多盖一层坏死组织。此外可引起唇疱疹、湿疹样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脑炎等。
生殖器疱疹多见于14岁以后由HSV-2引起,比较严重,局部剧痛,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及淋巴结炎。
HSV原发感染产生免疫力后,将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三叉神经节(HSV-1)和脊神经节(HSV-2)细胞中或周围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内,以潜伏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
当机体发热、受寒、日晒、月经、情绪紧张,使用垂体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受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等,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沿神经纤维索下行至感觉神经末梢,至附近表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
其特点是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出现成群的小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宫颈炎等亦可反复发作。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型)
水痘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儿童常见疾病,好发于2~6岁,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患者急性期水痘内容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内均含有病毒。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程一般2~3周,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
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痒发疹,常伴有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
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跟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或泌尿道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至或出现积液。
EB病毒(4型)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脾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热、疲劳可持续6个月之久,正常人预后良好,
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现死亡,鼻咽癌是与EBV密切相关的一种常见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等)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
巨细胞病毒CMV(5型)
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中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
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汗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通常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
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CM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导致严重的和长期的CMV感染,并使机体的细胞免疫进一步受到抑制,如杀伤性T细胞活力下降,NK细胞功能减低等。通过吸乳、接吻、性接触、输血等感染、通常为亚临床型,有的也能导致嗜异性抗体阴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妊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肿瘤等因素激活潜伏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病毒,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脑炎等。
(四)腺病毒科
?人体腺病毒已知有52种,分别命名为adl-ad52,研究得最详细是ad2。腺病毒基因组转录产生mRNA,已知的转录单位至少有5个。
?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
?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由C组病毒引起,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2.咽结膜热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如游泳池结膜炎,多由B组腺病毒3和7型所致,愈后尚好,一般无后遗症。
?3.急性呼吸道疾病(ARD)这一综合征由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
?4、肺炎 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肺炎也是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严重表现。
(五)冠状病毒科
属巢状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主要分为α,β、γ三个组,α,β组仅对哺乳动物致病,γ组主要引起鸟类感染,人类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或经气溶胶、飞沫传播。也有证据表明可经粪口途径传播。
SARS属于β组,具体就不介绍了。
(七)小RNA病毒科:鼻病毒
鼻病毒无处不在,一年四季都很活跃。冬季为高发期。鼻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正是因为通过接触传播,病毒很容易在学校和办公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扩散。鼻病毒在人的手上和日常生活用品上(包括门把手、餐具、玩具、毛巾等)能存活数个小时。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鼻病毒的易感人群。
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在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能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
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常伴有鼻窦炎和中耳炎。
(八)博卡病毒
是一种单链DNA病毒,属于细小病毒属,年首次在儿童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常有多种合并感染病毒。一项最近的对住院儿童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人类博卡病毒是检测到的第四常见的病毒,发生率为9.9%,在其之前依次为RSV(39.8%),鼻病毒(30.6%)和腺病毒(15%)。75%的博卡病毒感染与其他病毒感染并存。
该病毒与普通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或哮喘恶化有关,博卡病毒也可合并脑炎。
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该病毒可导致严重的肺炎。一些病例报告的作者对人博卡病毒肺炎的影像表现有所讨论,如主要表现在下叶的网织状结节。
博卡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胸片的弥漫性双侧斑驳实变和GGO,和CT上支气管血管束和小叶间隔增厚。
(九)人偏肺病毒HMPV
HMPV第一次被识别是在年,病毒结构类似于RSV,可导致上和下呼吸道感染。免疫正常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中HMPV在冬季的发生率为4%。免疫缺陷患者中HMPV感染科导致严重的感染,死亡率高达10%-40%。进展性肺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应用和淋巴计数较低。
HMP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多小叶浸润。CT表现包括边界不清的小叶中心结节、支气管小叶中心结节和GGO。胸腔积液罕见。
(十)布尼亚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还是最大的RNA病毒族群。汉坦病毒通过啮齿动物传播,其他布尼亚病毒通过节肢动物传播。这种病毒科导致发热性传染病,包括出血热和脑炎。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是一种蜱传播病毒。田地操作的农民是高危群体。室外活动如徒步和宿营也是潜在的蜱暴露风险因素。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胃肠道不适、肌痛、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增高。初始胸片可正常,但几天后,双肺浸润提示肺水肿发生,常见胸腔积液。
汉坦病毒?汉坦病毒是布尼亚维科的另一个属,因为宿主(通常是啮齿类动物、食虫动物和蝙蝠)的持续感染,这种病毒总是存在于环境中。人类可通过直接吸入空气感染病毒,这些病毒来自于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唾液或尿液。
汉坦病毒主要攻击内皮细胞,造成两种不同的与肾脏(出血热肾炎综合征)或肺脏(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出血热肾脏综合征的死亡率为1%-15%,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的死亡率为40%-50%。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的特征是累及肺,表现为非心源性水肿引起的呼吸窘迫。在17-42天的潜伏期后,是前驱期、心肺期和恢复期的临床期。临床症状包括干咳和快速进展的呼吸困难。初期胸片通常正常,或仅有轻度的间质水肿。胸腔积液常见。尽管通常短暂,肺间质水肿可以是显著的。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表面M2受体:金刚烷胺: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因此适合于预防和病程早期治疗甲型流感。
抗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利巴韦林:病毒唑;广谱抗病毒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似物,它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及流感病毒等,流行性出血热首选。
抗病毒DNA多聚酶:阿昔洛韦:疱疹病毒;更昔洛韦:用于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可威;对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是扎那米韦的3-6倍,75mgpobid5-7d;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一倍以上。
扎那米韦:有效抑制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仅吸入用干粉剂。10mgbid吸入5d;
帕拉米韦:成人-mgqdivgtt,轻症1-5d,重症可延长。baloxavirmarboxil,抑制病毒聚合酶的cap依赖性内切核酸酶活性。
高度怀疑或确诊流感的重症患者应尽早积极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应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病毒名称所致疾病流感病毒金刚烷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baloxavirmarboxil副流感病毒H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帕利珠单抗利巴韦林,可打疫苗无特效药物,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无特效药物更昔洛韦,CMV-Ig,丙球腺病毒西多福韦,丙球冠状病毒(SARS/MERS)无特效药物/MERS可用干扰素、利巴韦林鼻病毒RhV无特效药物,可打干扰素人博卡病毒无特效药物人偏肺病毒HMPV利巴韦林汉坦病毒无特效药物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9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淋巴结核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