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讯号
最近建了一个疾病交流学习群,收到这样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可以延伸到“中医治未病”的治病观念上。
单纯从图片上看,应该是“环跳穴”附近刺痛。环跳穴是胆经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中医针灸学认为,身体任何有关骨头的问题在出现异常前后都会有刺痛感或胀痛感。例如:腰椎、胸椎、颈椎的突出、增生,股骨头疾病,骨质疏松,坐骨神经痛,骨癌,缺钙,关节炎等。由于它位于胆经,所以胆的炎症、结石、息肉等都会出现刺痛感或胀痛感。
在中医角度,这叫做“顺逆反应”。经络是人体营养、能量、血液、免疫系统所运行的路径,又分别与五脏六腑密切相连。
不仅是病毒、细菌、致病源进入人体的路径,也是疾病反射于体表的反应系统,因此多数疾病在发病前、发病中都会相关的经络上、穴位上出现这种“顺逆反应”。
其中的原理太复杂了,可以简单理解为疾病的先兆,就等于感冒前大部分人都会自知一样。
除了上述的刺痛感或胀痛感,还可以是压痛、硬结、肿胀、肿结、麻木、酸痛、过敏等。
有形的:
硬结——一般在脊柱两侧的皮下组织,疙瘩状物质,推压时有滑动感;肿结——常隐藏于下巴、颈、臀部皮下,像淋巴结的球状;敏感——多出现于胸部、腹部等类似人抓搔时的痒麻感;无形的:
压痛——最常出现,平时无感觉,医生按诊时才有感觉;肿胀——多出现于头、背部,局部略见隆起,无其它异常;麻木——头、背、腰、四肢、十指之一都有可能出现;酸痛——多与全身困乏、劳累一同出现。
具体到不同的部位、经络、穴位所出现不同的感觉都代表有不一样的病症,例如:
失眠,头部、肝俞穴有时会有肿胀感;经常性头痛,在头部、脖子后正中会有肿胀感;腰腿痛,臀部有时会有结节;妇科疾病,腰腿或臀部有时会有麻木感。
这也是中医在预防疾病上面的精神,以小观大,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其实,西医的触诊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医、西医在触诊方面的不同其实只是理论上的差别,西医侧重于物理性质上的病变,中医则侧重于功能性质上的病变,各有优劣,并无科学不科学一说。
日常最简单保养方法:
没事多揉按,必须由痛摁到不痛为止;每天艾灸15~20分钟,传统艾条灸或艾灸贴都可以。正确的艾灸其实是这样做的(点击打开视频)
假若长期保养依旧没有效果,医院做详细检查。
当然,如果是疾病前兆的话,西医的任何检查都是查不出来的。此时最好寻求中医的帮助,因为要结合其他异常穴位才能具体预测可能会发什么问题。
日常身体出现小症状一定要及时重视起来;最好每2-3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每5年一次全面的体检,防患于未然。
原创文章,转载请说明出处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花一丢丢时间,转发、订阅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13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出疹子时,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儿科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