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栀子也是一个掌握的重点药。栀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栀子是一个观赏植物。因为栀子开的花,栀子花很香,很多人把它佩戴在胸前,放在家里面啊,清香的气味,庭园里面观赏的。那么在古代文献里面栀子,没有木字旁,就是这边,右边的半边。右边的这半边,卮是什么意思,应该说同学们都应该知道。因为中学,好像从我读中学的时代开始,到现代的中学的课本都有《鸿门宴》这篇文章,有很深的印象。“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卮酒就一杯酒,卮就是酒杯的意思,古代饮酒的酒具,那么栀子的形状,这个不太像啊,因为它前面有一些那种向外突出的那种角叉状的已经没有了,往外面突出,那么下面这样子,就像古代饮酒的那种酒具、酒杯,它是以它的形状来命名的。后来加上了木字旁,因为它属于一种小灌木,所以栀是根据它的形状。另外我们今后《方剂》里要学一个方,很有名的,叫越鞠丸。里面的越就是指的越桃,越桃就是栀子的别名。因为那个方里面以栀子、川芎作为主药。鞠就是川芎,越桃就是栀子,有的说越鞠就是发越鞠郁,这是望文生义。来源于《医方考》。其实它是以两味主要的药来命名的,也作为一个常识性的了解。栀子,是中药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清热泻火药,所以要求大家掌握。那么栀子,泻火除烦,也可以叫清热除烦,它和竹叶一样,它本身是一个清热泻火药,但是长于清心除烦,所以栀子它也包括了清气分热,所以也用于温热病对气分热证。但是栀子是一个苦寒的药,我们前面学的药都有甘味,栀子没有,栀子本身味道很苦,是一个典型的苦寒的药。那么在温热病的气分阶段,本身因为高热伤阴,耗伤津液,又汗出,口渴很厉害,所以一般在气分阶段,苦寒的药,不是很适合的。所以栀子对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如果仅仅是高热口渴,烦渴多饮的时候,往往不用,怎样的情况下,心火盛,心热内盛,烦燥不安,所以凡是从《伤寒论》到《温病学》当中,用了栀子的方,主治证里面都有心烦不安。所以在清热泻火的药当中,虽然它不是很适合,它不能生津止渴,但是它长于清心除烦。凡是有心热盛的烦燥不安,它都可以用,所以就突出它的特征。另外清热泻火包括了清脏腑热,栀子,清脏腑热非常广泛,前人就说它通泻三焦,在很多本草书上,它的归经就把三焦都写上去,三焦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所指。在上清肺热、清心热。在中焦,(清)脾胃,在下焦,清肝热、清胆热,它都能通泻三焦之火。什么样的脏腑的实热证,都可以把它作为清脏腑热的药来使用,今后我们学习清热的方剂可以都找得出很多的例子。有清脾胃有热的泻黄散,里面有栀子。当然清肺热的有,清肝热的应该就更多了,清心热就不讲了。但是在诸多的脏腑热证当中,尤其长于清心,所以心热证用得更多,所以都属于清热泻火方面的,也是突出除烦的一个理由。

另外栀子又是一个凉血止血药,那么它可以用于很多血热妄行的出血证。那可以配伍以后的一些止血药、清热凉血止血药一起使用。今后专门要讲凉血止血药,可以把栀子联系起来,另外栀子又是清热解毒药,可以治疗热毒证,热毒证是以疮痈为主的,还包括了其它。那栀子对于疮痈,内服外敷,都可以促进疮痈红肿疼痛的消散。栀子,从它的性味和它的一些主治,和我们后面要学的黄连、黄芩这些非常相似。很多人都主张把它放在我们要学的下一节,但是为什么又没有,就是很多人提出来栀子有一点利尿的作用。它不完全是燥湿,主要不是燥湿,它是通过它的利尿的作用,使湿热的邪气外出。所以它的功效把它认为是清利湿热,好像湿热是由小便而出。栀子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虽然不是很强,这也是把它放在清热泻火药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其实把它放在清热燥湿药和三黄,黄芩、黄连一起可能更好比较,其实它们的相似性更大,所以栀子,利湿热主要也是治疗一些湿热证,它主要是湿热的黄疸和湿热的淋证。湿热黄疸和湿热淋证,我们今后专门要学利湿退黄药、利尿通淋药,在下一节,专门要学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也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证。所以我们这里为了不过多的重复,为了节省时间,大家知道栀子有这么一个功效,能够用于这样的湿热病证,具体的,我们以后慢慢来加深认识,因为栀子本身功效就比较多,记就不好记,另外我们书上在此外,还有生栀子打粉以后,局部外敷治疗外伤,目前不好总结它是个什么功效。外伤扭伤了,那么一般是瘀血阻滞,经脉的气血不通,那它没有认为它是个活血化瘀止痛的药,但是它确实有效,所以这是一个应用的经验,行之有效,可以使用。那么现在还不可能总结出它的功效。这是栀子,作为一个重点药,记功效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关于它的用法里面,一般的情况,栀子可以生用,但是栀子生用,刚才讲淡豆豉的时候,可能量大了,有的就恶心、呕吐,有的伤胃,栀子有时候就炒用,炒了以后,那么苦寒的性质降低,尤其是临床上常常用焦栀子。用焦栀子,主要用于出血证,增强了它止血的效果,我们书上焦栀子多用于止血的。在有的文献上,栀子里面的种仁和外面的外皮分开来用,这个意义不大,所以我们的教材上也没有写。

夏枯草

下面还有夏枯草。整个植物叫作夏枯草。民间很多人,尤其你们的家里面的长辈,一般都能认识,全国不管什么纬度,什么海拔,它分布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全国各地都用。名字叫做夏枯草,但是用的要求,一般是用的它的带花的果序,就这部分,实际用的(是)花或者果序。但是有的地方也用全草,全草的质量要差一些,所以我上次在讲升降浮沉的时候,我说要学的花,沉降的是绝大多数,升浮的是极个别,极个别里面的菊花都是升浮当中又有沉降之性,剩下来的要学的花类,几乎都是沉降的,所以诸花皆升,是在法象药理学当中是正确的,在药效学当中是不正确的。所以夏枯草实际上用的是花,有的也把它叫夏枯花。那么就是一个清热泻火药,也是个沉降的。夏枯草,不是典型的清热泻火药了,为什么不典型,一般它不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对气分热证它没有明显的退热的效果,原则上不用,那么对脏腑热证,它也非常局限,清肝火,夏枯草通过它的清肝火的作用,它可以治疗多种与肝火有关的病证,譬如说肝火上炎引起了目赤肿痛,夏枯草就可以清肝明目,就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桑叶、菊花、蝉蜕这一类,而且常常还配伍在一起使用,能够清肝明目,清肝火里面,包括了清肝明目。在清肝明目的药当中,前人尤其强调在古代文献当中,如果说目赤肿痛、肝火内盛,而且出现了眼珠疼痛,目珠疼痛,好像还经常要首先考虑使用夏枯草。那么现在机理不清楚,有种种的猜测,有的人猜测,就说夏枯草,前人为什么用于目珠疼痛,有的说是复方的作用,因为最早治疗目珠疼痛的方,夏枯草还配了一些活血止痛的药,或者养血止痛的药,譬如说方里面就有当归这一类的药。可能是因为当归这一类药的活血止痛的作用,发挥(止痛作用)的不是夏枯草,这是一种观点。有的观点,就是认为夏枯草它治疗的眼科病,可能包括一些眼压高的,眼的内压高,因为夏枯草,它本身有降压的作用,包括能够降低眼压,眼压高的可能也会出现目珠疼痛,会不会通过它的降低眼压,当然是结合现代的药理学的一些认识,也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到底是复方的作用,或者是因为与它的特殊功效有关。反正前人是强调在目赤肿痛当中,如果有目珠疼痛比较重的考虑这味药,那么我们临床上可以在用的时候进一步地观察,可能也是一个经验,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苗头,所以这个是和普通的清肝明目药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留在这个地方。

另外它通过它的清肝火,可以治疗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眩晕头痛就用它的清降之性。那么现在研究夏枯草有明显的降血压的作用,而且高血压的患者,有相当多的属于肝火上炎的所引起的,所以我们有的书上,在夏枯草的功效当中,加上了清肝火,降血压。把传统的功效和现代的药理作用结合起来,所以对肝火上炎的眩晕头痛,它也是可以治的。另外用于痰火郁结的瘰疬、瘿瘤、乳癖这样的一些与痰有关的,其实对夏枯草来讲它也是主要用它来清肝火,它不是消痰,那么这里我们以后要学瘰疬,是长在颈部的这种痰核,相当于现代的颈淋巴结发炎,或者颈淋巴结结核,在颈下的,颈部的皮肤下面,硬的,摸得着的。那么瘤就是皮表的、皮下的赘生的肿块。中医认为主要是由痰形成的,瘿就是长在项下的瘤叫作瘿。《说文解字》(说)瘿者,项瘤也,相当于甲状腺肿大的一些疾病,我们简单的了解。乳癖,就是乳房里面的一些增生性的疾病,乳房里面的增生,譬如说乳腺小叶增生啊,这样的一些,中医一般认为是与痰有关,但是夏枯草本身不是消痰的药。那么为什么有痰核结块,就是因为热盛,包括了肝热内盛,那么它就灼伤津液,津液就变成了痰,痰就凝聚于局部,最后就成了这种与痰有关的这些痰核肿块,所以对这些痰核肿块,夏枯草它也是清肝火,所以一般要配伍消痰的药,消瘰丸就是一个有名的方。消瘰丸里面就有浙贝母,用它来消痰散结,那么夏枯草和里面的玄参,以后我们要学的清热凉血药,共同是用来主要(作为)清热的,当然有利于散结。所以整个应用一、应用二当中的主要部分都与清肝火有关。另外夏枯草也能够用于热毒疮痈,它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但作用不强,所以对于典型的热毒疮痈,用我们以后要学的药多一些,但是夏枯草有这方面的功效,这是我们重新把它提出来,加以强调的,适当的了解,可能和有的教材上不一样,教材上有的就没有提到夏枯草清热解毒,有一定作用。

决明子

翻到88页,这一节还有最后的一味药,决明子。这是一个豆科植物,就像绿豆一样,结的豆角,就像我们的豇豆、绿豆,比绿豆要长一些,比豇豆要短一些,里面的种子,像绿豆,它的皮比较硬,两头不是圆的、不规则的。里面的种子,入药的部位就是它的种子。决明子就是一种种子的意思。这个药它主要的功效就是清肝明目。决明子,它(是)能够有利于治疗眼科病的一种植物的种子,所以一般的肝热目疾都可以用。在有些肝肾阴虚的方里面,在配伍补肝肾的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大家作个常识性的了解,这个药在临床上用得多的是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有的把它作为饮料泡水(喝),有的把它作为一种保健品经常使用,主要是取其功效,保持大便的通畅,但是严格的讲,决明子应该是一个缓泻通便。润肠和缓泻是有区别的,润肠一般是指的一些植物的(种仁),用它的脂肪油,当然决明子也是种子类的药,里面有脂肪油,可能会发生一点润肠的效果。但是决明子的通便,主要是它含有一些能够促进泻下的一些化学成分,而且这一类的化学成分,它和大黄的泻下成分是同类的,比如它含有什么大黄素和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像这样的一些蒽醌类的(成分)。它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和大黄这一类的攻下药,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的含量少,作用非常缓,所以准确的讲,它应该是一个缓泻通便,缓慢的泻下,说它润肠,可以,习惯上也不错,种子类也有润肠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有主次,这个药,是作为一般了解,大家知道这两个功效,这方面的应用。这个药近年来,在我们中国,尤其在日本,把它作为一个保健品,保健药,有的作饮料,在日本,把它稍稍炒一下,经过一些特殊的加工,据说它的色、香、味,都有点近似于咖啡,好像把它作为一种什么类似于咖啡的饮料这样子来使用,因为它不但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更主要的它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的治疗等等,它有多方面的这些作用。所以是一个很受重视的一个药。尤其是在一些什么减肥的、降血脂的一些产品当中,可能普遍的很多都选用这个药。

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

决明子后面剩下来的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这些药都是清肝明目药,这些药非常简单,它都是用于眼科病,所以今后如果大家在眼科去见习或者实习的时候,眼科医生可能天天都经常开这些药,但是这些药,因为不重要,清热药很多了。那么我们清热明目,有夏枯草、有决明子作为代表,前面有桑叶、菊花、蝉蜕,所以这些药我们就不介绍,也不要求,但是大家知道这些名称,它是清肝明目的药,所以清热泻火药,只要求前面的一些内容。这一节就讲到地方。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黄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1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