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妇幼健康促进年会圆满落幕
11月26日,年四川省妇幼健康促进年会进入第二天(点击查看大会首日精彩报道),各位专家教授就产科及儿科相关问题与大家分享。本次会议由四川省生殖健康协会与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妇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协办。
第一妇产持续为您报道大会盛况。
产科论坛
熊庆教授
四川省医学会
主讲课题:产科质量与安全
熊庆教授首先阐释了产科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10年前WHO就已经提出,发医院“推”出去,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保健。而目前,我们发展中国家还在把产妇“拉”进来的阶段,从“拉”到“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医疗质量的构成,包括结构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方面,评价指标有效率指标、效益指标、质量指标。定义上,熊教授讲到,质量是指正向结果最大化,安全是指负向结果做小化,在管理上,安全更注重预防。改进需要内外部能力的结合,由其需要个案的质量追踪,因此,熊教授希望各位能够正视目前产科存在的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王晓东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子痫前期、高血压、蛋白尿、肾脏功能损害的问题
子痫前期是产科永恒的话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上升,目前,全球死于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有5-6万。王晓东教授回顾了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PE病史等。子痫前期的发病因素,最重要的是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诊断中,最新版本的指南已经不把蛋白尿作为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只作为肾脏功能损害的症状。子痫前期治疗首选药是硝苯地平,处理时,要严格控制急性高血压。最后,王教授强调,在子痫控制以后是否终止妊娠,取决于子痫抽搐的控制情况。
邢爱耘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引产时机与方式的选择
引产时机和方式在产科工作中屡见不鲜,其中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和方法十分重要。邢爱耘教授介绍,引产是指通过药物和机械的方式引动产程,从而促进自然分娩,她认为,选择引产方式必须把母胎最优结局放在首位。接下来,邢教授还就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双胎妊娠、巨大儿等问题的引产时机与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目前常用引产药物为米索、普贝生,机械方法用宫颈扩张球囊。建议在使用前列腺素制剂时最好不要用于瘢痕子宫。最后,邢教授提醒大家,引产一定要核实孕周,明确指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游泳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阴道手术助产
临床上,阴道助产指征有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状况恶化以及因孕妇病情需要缩短第二产程等。游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阴道助产的先决条件,包括宫口开全、合适的麻醉,尤其强调了知情同意书的重要性。在进行阴道检查时,要根据胎头颅骨的重叠情况,判断是否能进行助产。助产器械包括负压吸引器和产钳。游教授通过图片阐释了胎头吸引器、产钳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吸引器时,注意吸引力度,避免滑脱,如果助产术没有进展或者滑脱超过两次,则停止吸引。通常吸引时间不能超过20min,避免造成胎儿的损伤。最后,游教授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能够连续使用助产器械,避免造成母儿的损伤。
周容教授
医院主讲课题:高龄妇女再生育风险评估和对策
周容教授总结,高龄妇女再生育会面临肥胖和超重人群增加,不孕不育者增加,自然流产率增加以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增加、难产率增加、瘢痕子宫人数增加、心理问题增多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必须要完善孕前评估和咨询,重视孕前、孕期体重控制,严密监测血压,详细了解病患的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全方位进行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妊娠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
彭冰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治进展
彭冰教授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入手,随着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如何诊断胎盘植入呢?需要依靠临床表现,术前最有效的诊断是影像学结合超声和核磁,尤其是阴道超声可以安全用于前置胎盘的诊治,是非常好的诊断方法。最后,彭教授推荐大家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体输血等。
张力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目前,全球剖宫产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张力教授介绍,双胎妊娠如果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是可以选择阴道试产的,我国专家共识指出,两次以上的子宫手术史是tolac的禁忌症,同时,张教授还介绍,有过阴道分娩史可能增加阴道试产的成功率,而如果前次剖宫产因素是产程因素,可能降低TOLAC成功率。通过大样本研究表明,引产和催产回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在对TOLAC进行管理时,张教授强调一定要选择血源能够保证的地点进行手术,同时还要认真阅读前次剖宫产记录。最后,张教授提醒大家所有产科同仁都要应该熟悉TOLAC的潜在危险性,同时还要在产后常规探查宫腔和子宫下段。
胡雅毅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瘢痕子宫晚期引产及促宫颈成熟研究进展
随着二胎的全面放开,我们产科医生面临空前挑战。胡雅毅教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VBCA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既往成功VBAC分娩史等,不利因素包括孕妇过于肥胖,妊娠期糖尿病等。在队引产时机进行选择时,胡教授建议大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周淑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产科脓毒症国际指南总结与比较
虽然脓毒症不常见,但是还是存在,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是首要死亡原因。周淑教授认为,处理脓毒症,首先要搞清楚定义,明确脓毒症各项指标,但是,除了常规的检查之外,要尽快做血培养,不能等培养结果才应用抗生素,一旦怀疑感染应尽快足量应用广普抗生素。关于感染的处理啊,周教授认为必须要明确感染源。另外,转诊问题也是重点,一旦考虑脓毒症,应及时请相关部门会诊,进行转诊。
姚强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FGR的诊治规范
姚强教授介绍,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都颁布了自己的FGR指南,而我国在这一块儿还是空白。他认为,作为产科医生,FGR的预防应该是首要目标,因此,在孕妇首次建卡时,就要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目前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大于40岁,日常剧烈运动,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办法血管病变等,次要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大于35岁,单胎试管婴儿等,一旦满足1个主要因素,3个或3个以上次要因素,则要严密监测胎儿动脉血流,预防FGR。最后,姚教授总结,我们国家在处理FGR时,存在危险因素识别不足,缺乏统一诊断标准以及有效检测手段,治疗比较混乱等问题。另外,姚强教授还对美国、加拿大及英国的FGR指南分别进行了讲解,反复强调,处理FGR,预防最重要。
余海燕教授
医院
主讲课题:产时胎儿手术的临床意义
每年有万出生缺陷儿童,我国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也很高,随着二胎开放,出生缺陷发生率更是形式严峻,因此,产时胎儿手术显的十分重要。余海燕教授介绍,产时胎儿手术包括胎盘支持的产时胎儿手术、子宫外产时处理和断脐后产房胎儿手术。通过数据和病例,余教授肯定了产时胎儿手术的积极意义。其中,EXIT是保障患儿气道通畅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对EXIT后母体并发症的分析,也显示手术队母体近远期结局并没有明显影响。接下来,余教授总结,准确的产前诊断和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应用产时超声检测、严密监测胎儿体征、慎重选择子宫切口、预防产时产后的出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备因素。最后,余教授结合华西的临床经验给大家讲解了产时胎儿手术的效果,再次肯定了手术效果。
儿科论坛
陆权教授
医院;医院医院
主讲课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从指南到实践的临床思维
指南的证据水平有一定局限性,指南原则是共性,临床实践中要注意个性,因病施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传染性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各部位感染,临床实践中可以重叠和交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含很多小儿呼吸道传染病,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被控制。控制疾病的核心是防治肺炎,控制难点在于病原菌耐药且不可预测。机体适度免疫应答反应是正常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同时发生炎症反应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但保护性免疫反应与病理性免疫反应并不总是一致。炎性反应伴随免疫应答,对机体并非总是有利,应当引起重视。
演讲后陆教授就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江帆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主讲课题:睡眠对认知及社会情绪发育影响——从儿童到婴儿
江帆教授首先以表格数据展示了各个国家近年来儿童睡眠时间的变化,表格展示了近年来儿童睡眠减少是全球性的。与此同时,婴幼儿睡眠时间也呈下降趋势。平均睡眠时间的减少、睡眠质量的下降,使儿童注意力、自觉性、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学校关系、总体成绩都有负面影响。睡眠不只影响认知发育,对非认知因素也有影响,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睡眠贯穿人的一生,睡眠的紊乱和缺失对人影响颇大,多项研究表明睡眠对早期社会情绪发展、个人性格、社会偏好、人脸识别等方面都有影响。最后,江教授总结到睡眠对儿科临床影响有睡眠相关呼吸问题、癫痫以及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睡眠障碍、胃食道反流导致的睡眠问题和其他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伴有的各类睡眠问题。
演讲后江教授就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黄敏教授
上海交通医院
主讲课题:川崎病的随访和管理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口腔粘膜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肢端改变。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小于5岁儿童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mm,5岁及5岁以上儿童4mm;冠状动脉局部内径较邻近处明显扩大(≥1.5倍);冠状动脉内径z值≥2.0。川崎病患儿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阻塞需溶栓治疗,其治疗目的为使阻塞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梗死心肌、提高生存率,个例报道药物溶栓的再通率70%-80%,结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再通率增加10%左右在这方面儿科经验有限。
演讲后黄教授就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王宝西教授
第四医院
主讲课题:肠道微生态的发育变迁与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由肠道菌群及其所寄居的环境所组成。肠道菌群构成包括与机体共生的生理性菌群、潜在条件致病菌群、侵入性病原菌群三大类。婴儿肠道微生态的演替的四个阶段是胎儿/新生儿阶段为厌氧菌的定植提供良好环境;哺乳期从需氧菌到厌氧菌的过程;辅食期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发生了变化;断乳后小儿乳菌群结构接近成人菌群。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机体多种疾病发生,入多发性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糖尿病、牛奶蛋白过敏性胃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王教授讲解了这些疾病的发生机理与原因等,并总结到肠道微生态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胎内至2-3岁是肠道菌群演替的关键时期、肠道菌群与儿童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演讲后王教授就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
病例分享
演讲后,姚强教授、余海燕教授分享了产后出血及β地中海贫血的病例。与参会学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闭幕式
最后,王晓东教授对为期两天的会议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感谢了各位参会的专家教授,和大家相约明年再聚。
花絮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zhaoxinruibabygroup.cn文:CC小Y排版:CC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大会首日精彩。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wh/3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丽妈妈淋巴结肿大,排除淋巴瘤的三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