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特别青睐于颈项及耳之前后这片区域,其病势亦能悄然蔓延至颌下、缺盆、胸腋等人体重要部位。它的特征鲜明,结核如珠,累累成串,故得名“瘰疬”,民间俗称“瘰子颈”或“老鼠疮”,均指其慢性病程与独特形态。颈部淋巴结结核,作为其常见表现之一,亦可参照本节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治疗。深入探究瘰疬的病因病机,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病症多与情志不畅息息相关。当人的情绪受到压抑,肝气郁结,郁久则化为火热,火热炼液为痰,痰液凝阻于经络之中,久而久之,肾水亏耗,肝火愈发旺盛,痰火互结,便形成了坚硬的结核。这些结核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导致血瘀肉腐,终至溃烂不收。从辨证论治的角度看,瘰疬初期,结核或一粒或数粒,大小不一,小的如枣核般微小,大的则如梅李般明显。这些结核皮色如常,触之坚硬,推之能动,且无明显热痛之感。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结核逐渐增大,与表皮紧密相连,甚至数个结核相互成串,推之不动,此时患者会微觉疼痛。在即将溃破之际,皮肤色泽渐转暗红,疼痛也愈发剧烈。一旦溃破,流出的脓水清稀,且夹带着败絮样物质,令人触目惊心。

体针(一)

瘰疬之病,其症状繁多,而肝气郁滞尤为显著。患者不仅表现出精神抑郁,如乌云笼罩心头,难以驱散;更有胸胁胀痛,仿佛有重物压迫,令人难以喘息。脘部痞满,食物难以下咽,食欲减退,导致体虚无力。观察其舌苔,则可见其苔薄白而少;诊其脉象,则弦而有力,皆为肝气郁滞之象。治疗此病,需疏肝解郁,以调和气机,恢复脏腑功能。在针灸治疗中,我们主要选取厥阴、少阳经穴,以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其中,章门为脾之募穴,汇聚了足厥阴、少阳之气,具有疏泄肝胆、健脾化湿、祛痰散结的功效。天井作为手少阳的合土穴,是治疗瘰疬的特效穴位,能够清泻三焦之火,与足临泣相配,可消散颈部之瘰疬。

若患者胸胁胀痛严重,可加刺阳陵泉、内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力;若脘部痞满、纳食减少,则加刺中脘、足三里,以健脾和胃,消除痞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使用毫针刺入穴位,施以泻法,让气血流通,邪气外出。每次留针时间为10~25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7天,以观察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

瘰疬之症,当其肾阴亏虚之际,症状更显严重。患者病灶处久溃不愈,皮肤下隐隐透出骨蒸般的潮热,宛如炉火暗燃。夜晚,盗汗如同细雨般悄然渗透衣衫,令人倍感不适。咳嗽之声时断时续,仿佛肺叶间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燥气在作祟。心神不宁,虚烦难以入眠,头晕目眩,神疲乏力,仿佛身体被无尽的疲惫所裹挟。舌色鲜红,却显得干燥无苔,脉象细数,如同秋天的落叶,稀疏而无力。

剩余69%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wh/1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