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颌下蜂窝织炎伴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増殖性疾病

患儿女,7岁,河北省赵县人。主因诊断“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増殖性疾病”4年,颜面及颌下区肿胀7天,呼吸急促2天入院。患儿4年前主因“间断皮损2年,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3天”入我院,皮肤活检病理结果示皮肤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Ⅱ级,诊断为“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间断出现皮损,结痂后遗留瘢痕。患儿于7天前出现右侧牙龈疼痛,伴右侧顔面部、颌下区肿胀,同时发现颈部出现肿块,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消炎药”(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口服后呕吐数次,后全身出现皮损,以四肢及颜面部位为著,不伴有痒感,无疼痛,起初为透明水泡状,后渐破溃呈黑紫色皮损,大者约3*1.5cm大小;2天前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肿物超声示1.双侧颌下区及颏下区皮肤层及皮下软组织增厚、水肿;2.双侧颈部软组织回声增强及多发肿大;3.双侧颌下腺回声增粗及其内强回声,请结合临床;患儿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关节肿痛,以“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收入院。

入院查体:T38℃,P次/分R28次/分BP/64maG,精神欠佳,全身可见散在多形性皮损破溃,以四肢及面部为著,最大者约3*1.5cm大小,双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地硬、皮温高,右侧眼睑及眶周肿胀伴触痛,皮温高,颜面部及颌下区肿胀伴触痛,皮温高,余口腔黏膜及咽部肿胀明显,查体困难未进行,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痰鸣音,心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我院-08-04):1.双侧颌下区及颏下区皮肤层及皮下软组织增厚、水肿;2.双侧颈部软组织回声増强及多发肿大淋巴结;3双侧颌下腺回声增粗及其内强回声,请结合临床。超声所见双側颌下区及颏下区皮肤层及皮下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内见网格状无回声,其深部软组织回声增强,内未见明显具体包块及液性暗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回声,呈簇状,较大者约2.4*1.2cm,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匀,CDF1、CDE:其内可见树枝状血流信号。双侧腮腺边界模糊,回声稍强,内未见明显包块。双侧颌下腺回声增粗减低不均匀,可见点线状气体样强回声,CDF1、CDE:其内血流信号未见异常。

入院后初步诊断:1.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颌下蜂窝织炎。予以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抗感染,请口腔外科会诊,完善口咽CT、血常规、生化全项、术前四项及病毒系列、PCT等检查,结果回报示PCT4.59ng/ml;CRP(-08-04):超敏C反应蛋白:.9mg/,补充诊断:脓毒症。口腔外科会诊需要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于-08-05转至我科ICU。

转入ICU后复查CRPmg/L、PCT94.4ng/ml;监测患儿血压低,补充诊断:脓毒症休克,予以0.9%氯化钠快速静点扩容,美罗培南及盐酸去甲万古霹素联合抗感染及补液,盐酸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等治疗。口咽CT示所扩两侧颌面部、咽喉腔周围软组织肿胀增厚,咽旁间隙及颌下间隙多量积气,咽腔变窄,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由口腔外科医师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转入我科第2天相关检査结果回报:BNP.00pg/ml;ALT:.0U/L,AST:89.0U/L,PH7.28,PCmnHg,ALB:29.0g/L。补充诊断:心力衰竭、肝功能损伤、呼吸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继续予以美罗培南联合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抗感染,盐酸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米力农强心改善循环,复方甘草酸苷保护肝脏,输注人血白蛋白补充白蛋白,并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输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普通冰冻血浆对症治疗。当日下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复查血气示二氧化碳分压高,存在明显C02潴留,准备行气管插管术,试行过程中可见患儿会厌肿胀明显,分泌物极多,插管困难,请耳鼻喉科协助行气管切开术,连接人工鼻导管吸氧,观察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98%以上。

转入我科第3天化验结果回报:EB病毒核酸检测:3.12E+O5copies/ml,胸部后前位片示两肺散在渗出性病变,右上肺不张,补充诊断:EB病毒感染、重症肺炎,继续予以抗感染,并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患儿眼部肿胀明显,请眼科会诊意见:右眼睑红肿,上睑皮肤破溃,表面结痂,结膜充血,可见大量分泌物,左眼结膜充血。补充诊断:双眼结膜炎,予以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

患儿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下,观察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0%-88%之间,复查血气分析示患儿氧分压低于60mmHg,补充诊断:呼吸衰竭,予以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治疗期间,完善颌下脓肿培养可见草绿色链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痰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治疗1周后,患儿自主呼吸良好,成功撤离呼吸机改为气管切开人工鼻鼻导管吸氧;治疗2周后,患儿口底区伤口已结痂,表面干燥无渗出,双侧颌下区、颏下区质软,未触及明显肿胀及指凹性水肿,捻发音。复查口咽CT示较前明显好转,末见明显积气,翼外肌肿胀,咽腔受压情况较前好转。

治疗20天后,患儿再次出现高热,最高体温40.5℃,下颌再次肿胀,复査PCT示15.9ng/ml,CRPmg/L,行骨髓穿刺术结果回报示骨髓象显示粒系毒性颗粒伴有缺铁表现,建议结合临床。复查肿块彩超(右-08-25):下颌皮下软组织层增厚,右侧颌下腺旁多发异常淋巴结,请口腔外科会诊后建议完善口腔CT,期间患儿血压不稳定,再次予以0.9%氯化钠扩容、盐酸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等治疗。完善血培养未见细菌、真菌生长。治疗7天后,患儿复查感染指标明显下降,体温平稳,口腔CT较前明显好转。

种痘样水泡病样淋巴组织増殖性疾病是一种EB病毒相关的谱系性疾病,皮疹类似种痘样水疱病,但系统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肝功能异常、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最后可能发展为EB病毒相关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vacciniforme-likelymphoma,HVL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jc/1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