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炎症性疾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disease,AID)是一组少见由于基因突变使编码蛋白发生改变,导致固有免疫失调而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的疾病。以反复发热、急性关节炎和急性期蛋白的增加为特征,临床表现累及多系统,常伴有皮肤损害、肌痛和骨骼/感觉神经的异常。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异常: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种族地域差异大;各种疾病之间有一定重叠;长期炎症并发淀粉样变性;FMF首选秋水仙碱;其他多数可以采用IL-1抑制剂。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AID还包括一些多基因疾病,如成人Still病(adultonsetStill,sdisease,AOSD)、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onsetjuvenileidiopatheticarthritis,sJIA)、贝赫切特综合征、克罗恩病和痛风等。更多新的AID正在被逐渐认识和命名,如核苷酸寡聚化域(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NOD)2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N0D2-associatedautoinflammatorydisease,NAID),NOD样受体蛋白12(NLRP12)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等。
随着研究的深人,新的观点正在逐渐被接受,即AID与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iase,AD)更可能属于具有一组临床表现的同一疾病谱,一端是单纯AID,另一端是单纯AD,而不符合任何一种单纯表现的疾病,则可能属于中间的交叉类型或过渡类型。
基于分子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类
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区别
分类:
按炎症信号通路分类:
发病机制
周期热综合征(periodicfeversyndrome,PFS)
周期热综合征的特点
Marshall综合征/周期性发热口疮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periodicfeveraphthosispharyngitisadenitis,PFAPA)
特征: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腔炎、咽炎、颈部淋巴结炎(首次发作多在5岁以内)。可有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因嗜中性弹性蛋白酶(ELA-2)基因(19p13.3)突变所致,
多为散发,25%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每隔21天出现粒细胞减少症(0.5x/L),同时伴4~5天发热,
多在1岁以内或幼儿期发病,
可有口腔咽部炎症、皮肤感染、颈淋巴结肿大。
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Mediterraneanfever,FM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MEditerreanFeVer(MEFV)基因(16p13.3)变异,基因蛋白产物为pyrin,至少已经发现大于种变异(截止年底)。主要见于东地中海区域,包括土耳其、犹太人(主要非德系犹太人)、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土耳其患病率0.%~0.82%;阿拉伯人患病率4%;在东地中海区域,携带者频率高达1/5到1/3;10岁前发病,82%0~20岁发病;40岁发病者1%。
FMF临床特点:主要特征为发作性发热、腹痛、关节炎和皮疹,可发生脾大、淀粉样变性(肾脏多见),秋水仙碱治疗有效。
1.发热:复发性≥3/年;≥38度;持续12-72小时;间歇期完全无症状;可以自发缓解。
2.腹膜炎:发生率96%;80%为首发表现;类似于急腹症;30%误行阑尾切除术。
3.胸膜炎:25-80%:(亚美尼亚人犹太人);胸痛剧烈;类似于肺栓塞;胸腔积液;
4.心包炎:相对少见。
5.关节炎:可以表现为急性单关节炎,特点为急性发作;持续时间短:3-7天;24-48小时达峰;大量关节积液;完全缓解。或者慢性破坏性关节炎,通常侵犯膝关节和髋关节,骶髂关节炎-HLAB27阴性。
6.皮疹:高度特征性皮疹;丹毒样;位于下肢或足;2-3天后自发缓解。60%FMF患者并发淀粉样变性。
FMF-ArthritisRheumatism诊断标准():2条主要标准;1条主要标准加2次要标准;1次要标准加5条以上支持标准;1.次要标准加支持标准前5条中的4条以上。
主要标准:1.腹膜炎(弥漫性);2.胸膜炎(单侧)、心包炎;3.单关节炎(髋、膝、踝);4.发热。
次要标准:
1不完全发作,累及一个或多个以下其他部位:腹部;胸部;关节;劳力性腿痛;对秋水仙碱治疗反应良好。
不完全发作指:(1)直肠温度38°C;(2)持续时间(6h或72h);(3)存在胸痛但缺乏胸膜炎征象;(4)腹痛局限于某些象限;(5)关节累及部位非膝、髋、踝。
支持标准:
1.FMF家族史;
2.易患FMF种族;
3.发病年龄20岁;
4-7.发作特点:4.严重(需要卧床);5.自发缓解;6.间歇期无症状;7.一过性炎性反应,存在一项或以上实验室异常,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沉、SAA和/或纤维蛋白原;
8.发作性蛋白尿/血尿;
9.剖腹探查手术或阑尾切除术后无阳性发现;
10.父母为近亲结婚。
FMF诊断-TelHashomer标准:肯定诊断:2条主要标准或1条主要标准加2条次要标准;很可能诊断:1条主要标准加1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复发性发热伴有浆膜炎;SAA淀粉样变性;秋水仙碱治疗反应良好。
次要标准:复发性发热不伴有浆膜炎;丹毒样红斑;一级亲属中患有FMF。
FMF的循证医学治疗推荐:发作频率大于3月一次和/或不管发作频率为何其炎症炎症标志物持续升高,需要调整秋水仙碱剂量;无伴随疾病的成人秋水仙碱剂量不应该超过3mg/日;儿童不超过2mg/日;依从性好的患者如果每年发作超过6次,应该定义为秋水仙碱抵抗;秋水仙碱抵抗的FMF患者第一选择是IL-1拮抗剂;先证者的兄弟姐妹并不推荐常规检测家族性地中海热基因MEFV。
TNF受体I相关性PFS(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AssociatedPeriodicSyndrome,TRAPS)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TNFRSF1A基因突变,编码TNF受体(Mr)(12p13.3);
20岁前发病,发热%;肌痛80%;腹痛88%;胸膜炎性胸痛40%;关节痛52%;头痛68%;结膜炎或眼水肿44%;皮肤表现88%。
主要特征为复发性发热,典型者平均持续1-3周,复发间歇期不定;发作时伴有离心性肌肉痉挛或者肌痛;发热可伴有皮肤、关节、腹部和眼部表现;发病可无明显诱因或轻微诱因促发,如局部损伤、轻度感染、应激、运动或激素水平变化。
可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IgA明显升高,IgD轻度升高;
依那西普有效。TRAPS发热特点:
Cryopyrin蛋白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ryopyrin-AssociatedPeriodicSyndromesCAPS)
包括:Muckle-Wells综合征(MWS),家族性寒冷诱发性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Familialcoldautoinflammatorysyndrome,FCAS),新生儿起病的多系统性疾病/慢性婴儿神经皮肤关节综合征(neonatal-onsetmultisysteminflammatorydisease,NOMI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LAS1基因突变,编码NALP3(1q44)。
发病年龄早(2h~10yr,平均47天,95%在6个月内)。
共同特点:反复发作的发热、关节痛和荨麻疹,其中荨麻疹(%)最常见,其他症状有结膜炎、头痛、多汗等。
MWS病人中60%存在进行性感觉神经性耳聋,25%可发生淀粉样变导致CRF—麻疹-耳聋-淀粉样变综合征。
CINCA常于生后即发病,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大脑萎缩、抽搐、智力发育迟缓等,可见肝、脾、淋巴结肿大。
高IgD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yperimmunoglobulinemiaDandperiodicfeversyndrome,HIDS)又称甲羟戊酸激酶缺乏(Mevalonatekinase,MK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基因为甲羟戊酸酶(MVK)基因(12q2.4)。
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94%;皮损82%;腹泻82%;关节痛80%;寒战76%;腹痛72%;关节炎64%;呕吐56%;脾大48%。
多在婴儿期起病,复发性发热,发热持续3~7天,无热间歇不一致(4~8周)。
发热多伴有寒颤、头痛、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可有斑丘疹、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关节痛、口腔溃疡。
持续性多克隆性血清IgD升高,至少1个月内2次,可达~u/ml(正常)。
确诊需测定甲羟戊酸激酶MVK活性(5~28%)或者基因检测。
无菌性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综合征(pyogenicsterilearthritispyodermagangrenosumandacnesyndrome,PAP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STPIP1基因突变,编码CD2结合蛋白1(CD2BP1)(15q24-25.1)
年Lindor首次报道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及皮肤炎症
特别注意磺胺药过敏致骨髓抑制、注射部位脓肿
Blau综合征
与早发型结节病(累及肺、淋巴结和眼睛)统称为“儿童肉芽肿性关节炎”;
临床特征:肉芽肿性关节炎、眼睛葡萄膜炎和皮疹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表现,多在10岁之前起病,多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累及中小关节;关节炎可以慢性化,甚至畸形。
也表现为各种各样皮疹,病理为非干酪样肉芽肿,包括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PAS染色强阳性,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罕见。
眼部表现为全层炎,复发性前色素膜炎或全葡萄膜炎,最常见表现为眼痛、畏光和视物模糊;肉芽肿性色素膜炎,常为双侧受累,可以发展为白内障和带状角膜变性,常常需要手术干预;炎症可以侵犯眼部绝大多数结构,包括结膜、泪腺、视网膜和视神经等。还可有玻璃体炎、肉芽肿性视乳头炎、双侧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周围伴有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下纤维化;眼底改变有时类似于结节病样色素膜炎。
Blau综合征的诊断赖于三联征:多关节炎+色素膜炎+肉芽肿性皮炎。
活检病理非干酪样类上皮肉芽肿;NOD2基因变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RMO/Majeed综合征/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chronicrecurrentmuhifocalosteomyelitis)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PIN2(脂质2)基因突变
特征为新生儿发病的慢性、无菌性、多发性骨髓炎
好发于下肢长骨的干骺端,其次为锁骨和脊柱
可伴有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综合征)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条-西村综合征(Nakajo-Nishimurasyndrome,NNS)
伴有脂肪萎缩的日本自身炎症综合征(Japaneseautoinflammatorysyndromewithlipodystrophy,JASL)
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贫血-脂膜炎性脂肪萎缩综合征(jointcontractures,muscularatrophy,microcyticanemia,andpanniculitis-associatedlipodystrophy,JMP)
伴发热和脂肪萎缩慢性非典型嗜中性粒细胞皮病(chronicatypicalneutrophilicdermatosiswithlipodystrophyandelevatedtemperature,CANDLE)
全身型JIA
AIDs诊断
对出现反复发热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出现不能用感染解释的原因不明炎症表现时,应想到AIDs的可能。
如果发热反复发作持续数天到数周,且发热的同时伴以下表现而热退后恢复,则应高度怀疑AIDs,具体包括:消瘦、疲劳乏力、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皮疹,以及骨骼肌、胃肠道、血液系统、眼、耳和神经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ESR、CRP、血小板和铁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以及血IgD水平和尿甲羟戊酸等特殊指标异常。
如果发热的发作期炎症指标正常则基本可以除外AIDs可能。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以相应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对照,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尽量寻找可能存在的诊断依据。
对以上高度怀疑AIDs的病例应尽可能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基因检查应在有相关检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基因突变可引起不同临床表型,而另一方面一种临床表型可由多个不同突变基因所致;同时,约60%的AIDs不能检测到突变基因。所以基因检测正常不能除外诊断,这也是AIDs临床诊断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AID治疗
随着对AID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一系列针对各个发病机制环节的药物被应用(见图),恰当地实施针对性治疗,已成为该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针对IL-1β介导的AID的多个治疗靶点
转载自欧少阳医师北京中科医院爆光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hl/6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食小小的芋头,大大的良药,16种做
- 下一篇文章: 闵医话养生春季养生正当时服用中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