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是多少元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967.html
中华消化杂志,,41(8):-.丁平安,杨沛刚,张志栋,等.
摘要
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探讨其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1日至年1月1日于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公式[SII=中性粒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L)/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SII值。根据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SII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绘制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ROC,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比较三者的预测效能。
结果根据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5,高SII(SII≥.5)组例(51.91%),低SII(SII.5)组3例(48.09%)。与低SII组相比,高SII组胃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多≥5cm[49.04%(/3)比56.27%(/)],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至未分化[55.63%(/3)比61.19%(/)],肿瘤浸润深度以T4a~T4b期为主[45.11%(/3)比54.83%(/)],且淋巴结转移率、病理TNM分期、脉管浸润率、神经受侵发生率、Ki-67表达水平、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67.70%(/3)比80.68%(/)、57.64%(/3)比71.10%(/)、55.54%(/3)比67.03%(/)、53.89%(/3)比64.32%(/)、45.29%(/3)比56.69%(/)、56.91%(/3)比63.20%(/)、53.25%(/3)比5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7.、21.、50.、44.、31.、25.、29.、6.、5.,P均0.05)。低SII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66%、67.61%,均高于高SII组(分别为24.92%、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P均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病理TNM分期、有无脉管浸润和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2.、5.、3.、6.和4.、2.、5.、4.、6.;95%可信区间2.~9.、1.~7.、3.~10.、2.~9.、4.~13.和2.~9.、1.~6.、3.~11.、2.~9.、4.~13.;P均0.05)。术前SII(AUC值分别为0.、0.)、病理TNM分期(AUC值分别为0.、0.)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相似,但两者联合(AUC值分别为0.、0.)较术前SII、病理TNM分期单独应用有更高的预测能力。
结论术前SII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病理TNM分期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复发的指标。
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明确一种能够准确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对判断患者病情、制订有效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目前TNM分期是最常用的评估肿瘤患者预后和复发风险的指标,然而,研究发现TNM分期相同的胃癌患者在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后预后差别很大[],表明TNM分期在评估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有限。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一些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已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预后相关[]。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inflammationindex,SII)是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全新的炎症指标之一,已有研究证实SII能客观反映肿瘤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SII在预测胆囊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预后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关于其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中潜在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探讨术前SII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为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回顾性选择年1月1日至年1月1日于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例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术前经胃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腺癌;②能够耐受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治疗;③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④术前未接受过新辅助化学治疗或任何抗肿瘤治疗;⑤术前未出现相关感染或急慢性炎症反应。排除标准:①同时性多灶性胃癌或残胃癌;②同时存在远处脏器转移;③肉眼或镜下切缘癌细胞残留(R1/R2切除);④同时合并其他肿瘤史或血液系统疾病;⑤术前合并感染,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二、研究方法1.SII计算: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2mL,使用LH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SII:SII=中性粒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L)/淋巴细胞计数(×/L)[]。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且均为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根据TNM分期选择,其中T1期高危患者和T2期及以上患者进行以氟尿嘧啶类为主的辅助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方案包括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SOX(奥沙利铂+替吉奥)、单药替吉奥或单药卡培他滨。
3.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antigen72-4,CA72-4)]、Borrmann分型等和术后病理资料(包括肿瘤最大径、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Lauren分型和病理TNM分期情况)等。
4.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年1月1日或患者死亡。随访方式主要有电话、门诊复查、住院检查等。来院检查项目包括全腹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hl/13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例之约一则局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术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