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淋巴结检查
白癜风患者能吃猪肝吗? http://www.ntltqx.com/baidianfengchangshi/jichuzhishi/151.html皮肤、黏膜、淋巴结检查
一、皮肤
1.颜色
(l)苍白、发红、发绀
皮肤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苍白
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如寒冷、惊恐、休克、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仅见肢端苍白,可能与肢体动脉痉挛或阻塞有关,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红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血量增加以及红细胞量增多所致
在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后;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肺结核、猩红热、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持久性发红见于Cushing综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发绀
皮肤呈青紫色,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及肢端
见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2)黄染
黄疸
胡萝卜素增高
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巩膜黄染
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远角巩膜缘处黄染重
巩膜一般无黄染
近角巩膜缘处黄染重;远角巩膜缘处黄染轻
黄染特点
首先出现巩膜黄染,然后出现皮肤黄染
首先出现手掌、足底、前额黄染:一般不出现巩膜、口腔黏膜黄染
首先出现皮肤黄染,然后出现巩膜黄染
黄染原因
血清总胆红素34μmol/L
血清胡萝卜素2.5g/L
血清黄色素增高
减轻因素
肝功能恢复后黄染逐渐减退
停食胡萝卜素后黄染逐渐减退
停止服药后黄染逐渐减退
血胆红紊
血清胆红素增高
血清胆红素不高
血清胆红素不高
(3)色素沉着:病理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他如肝硬化、晚期肝癌、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和抗肿瘤药物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
(4)色素脱失:当缺乏酪氨酸酶致体内酪氨酸不能转化为多巴而形成黑色素时,即可发生色素脱失。临床常见色素脱失疾病
疾病名称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白癜风
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亦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
见于白癜风,有时偶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恶性贫血患者
白斑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脱失斑片,面积一般不大
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女性外阴部,部分白斑可发生癌变
白化症
为全身皮肤和毛发色素脱失
属于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酪氨酸酶合成障碍所致
2.湿度
(l)出汗较多:风湿病、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脑炎后遗症亦经常伴有多汗。
(2)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
(3)手足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4)无汗时皮肤异常干燥: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和脱水。
3.皮疹
名称
临床意义
形态特点
斑丘疹
风疹、猩红热、药物疹
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斑疹
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
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于皮肤表面
肝掌
慢性肝病(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加压后褪色
玫瑰疹
伤寒、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直径2-3mm的鲜红色圆形斑疹
荨麻疹
各种过敏反应
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
丘疹
药物疹、麻疹、湿疹
局部颜色改变,病灶凸出于皮肤表面
血肿
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毒物或药物中毒
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
瘀斑
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毒物或药物中毒
5mm的皮下出血点
瘀点
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毒物或药物中毒
2mm的皮下出血点
蜘蛛痣
肝炎、肝硬化(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大小不一,直径帽针头大至数厘米的血管痣
紫癜
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毒物或药物中毒
3-5mm的皮下出血点
4.脱屑
(1)米糠样脱屑:常见于麻疹。
(2)片状脱屑:常见于猩红热。
(3)银白色鳞状脱屑:常见于银屑病。
5.皮下结节
名称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风湿结节
位于关节附近,长骨骺端,无压痛,圆形硬质小结节
见于风湿热,类风湿等疾病
囊幼结节
位于皮下肌肉表面,豆状硬韧可推动小结,无压痛
多为猪绦虫囊蚴结节,见于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
动脉炎结节
结节沿末梢动脉分布
见于结节性多动脉炎
Osler小结
指尖、足趾、大小鱼际肌腱部位存在粉红色有压痛的小结节,称为Osler小结
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6.毛发
(1)中年以后因毛发根部的血运和细胞代谢减退,头发可逐渐减少或色素脱失,形成秃顶或白发。
(2)毛发增多见于一些内分泌疾病,如Cushing综合征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者,女性患者除一般体毛增多外,尚可生长胡须。
(3)病理性毛发脱落常见于
疾病
病因
头部皮肤疾病
如脂溢性皮炎、螨寄生可呈不规则脱发,以顶部为著
神经营养障碍
如斑秃,脱发多为圆形,范围大小不。发生突然,可以再生
某些发热性疾病
如肠伤寒
某些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及垂体功能减退
理化因素性脱发
如过量的放射线影响,某些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
7.蜘蛛痣与肝掌
(1)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2)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3)用棉签或火柴梗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4)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5)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发生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二、淋巴结
1.表浅淋巴结分布
位置
名称
头颈部
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i枕后淋巴结、颌/颏下淋巴结、颈前/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
腋窝淋巴结(外侧群、胸肌群、肩胛下群、中央群、腋尖群)、滑车上淋巴结
下肢
腹股沟淋巴结(上、下群)、胭窝淋巴结
2.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位置
检查顺序
头颈部淋巴结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从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下肢淋巴结
腹股沟部(上群→下群)→胴窝淋巴结
3.淋巴结肿大的病因
病因
临床表现及意义
局限
性淋巴结
肿大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
恶性肿瘤转移
肺癌:转移至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
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窝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淋巴结结核
常位于颈部呈“串珠状”分布
全身淋巴结肿大
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白血病
致谢本文来源:网络及网络投稿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本文小编以欣赏、学习之意发布,谢绝商业传播及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yf/9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概颈部检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