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儿:

男性,2月,因“发热10余天,咳嗽5天”于年8月8日第一次收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既往健康,个人史及家族史无明显异常,其父诉居住环境略潮湿。

查体:

T38℃,R43次/分,HR次/分,反应稍差,呼吸略促,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温暖,毛细血管在充盈时间2秒。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7.98×/L、L%35.1%、N%34.5%、E%12.5%、L6.31×/L、N6.20×/L、E2.25×/L、RBC2.68×/L、Hb91g/L、PLT×/L;

C反应蛋白(CRP):35.7mg/L;

降钙素原(PCT):0.ng/ml(参考值0-0.5ng/ml);

肝功、肾功、生化:谷草转氨酶(AST)U/L、谷丙转氨酶(ALT)64U/L、白蛋白(ALB)35.1g/L、葡萄糖(GLu)6.91mmol/l、余大致正常;

心肌损伤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T41.06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4.41,肌红蛋白21.00;N端脑钠肽前体.00;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核抗体、血培养均阴性;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

痰培养:呼吸道正常菌群;曲霉菌抗原测定3.34(参考值0-0.8);真菌D-葡聚糖定量:.60pg/ml(参考值0-.5pg/ml);

T细胞亚群:CD3+73.02%(参考值56%-86%),CD3+CD4+59.94%(参考值33%-58%),CD3+CD8+10.07%(参考值13%-39%),CD16+CD56+9.19%(参考值5%-26%),CD19+14.30%(参考值5%-22%),CD4/CD8Ratio5.95(参考值0.71-2.87);免疫球蛋白+补体:IgG11.5g/l(参考值7-16g/l),IgA0.3g/l(参考值0.7-4.0g/l),IgM0.74g/l(参考值0.4-2.3g/l),IgE15IU/ml(参考值0-15IU/ml),C31.26g/l(参考值0.8-1.8g/l),C40.14g/l(参考值0.1-0.4g/l);

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模糊,可见多发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建议行胸部CT检查排除肺脓肿。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样病灶,考虑重症肺炎,建议治疗后复查排除肺脓肿。

胸部B超:右肺上部可见实性包块,大小2.8×1.9cm,边界清,CDFI可见血流信号,左肺后上部可见实性包块,大小2.9×2.5cm,边界清,CDFI可见血流信号,双侧胸腔未见游离液体。意见:双肺实性包块。

诊断:

1.肺炎2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肝功损害4.心肌损害5.贫血。

治疗:

抗真菌治疗:第一天卡泊芬净3mg/kg.d,第2-14天卡泊芬净2mg/kg.d,后改为伏立康唑口服4mg/kg.次,q12h;同时给予泰能抗感染、保肝、营养心肌、抗贫血等对症治疗。住院19天,患儿体温正常,咳嗽消失,复查G、GM实验,均下降,好转出院。出院后仍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治疗,每2周门诊复查1次,患儿无明显不适,两次复查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逐渐吸收好转,G、GM实验逐渐下降。

3月后患儿因“发现肛周脓肿1月,发热10余天,咳嗽5天”于年11月26日第二次入院。查体:T38℃,神志清,精神稍差,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3cm,质软,脾未触及。肛周红肿,3点及9点处分别可见1×1cm大小脓肿,未破溃。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9.59×/L、L%25.6%、N%47.4%、E%19.4%、L5.02×/L、N9.29×/L、E3.8×/L、RBC3.73×/L、Hbg/L、PLT×/L;CRP:11.6mg/L;PCT:0.ng/ml;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肝功、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大致正常。曲霉菌抗原测定:1.1;真菌D-葡聚糖定量:.1pg/ml;T细胞亚群:CD3+62.16%,CD3+CD4+53.9%,CD3+CD8+7.65%,CD16+CD56+6.15%,CD19+30.53%,CD4/CD8Ratio7.05;免疫球蛋白+补体:IgG6.74g/l,IgA0.81g/l,IgM0.69g/l,IgE18.50IU/ml,C31.5g/l,C40.18g/l;胸部CT:双肺纹理增粗,部分支气管壁略厚,局部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双肺密度不均,双肺野多发斑片状、结节状病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部分病灶可见支气管气相,与年10月22日片比较,部分病灶较前略有增大,纵膈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局限性增厚,双侧胸腔未见积液。考虑双肺炎症。住院治疗7天,医院治疗,遂到上海医院就诊。

讨论

王伟主治医师:

患儿有如下特点:(1)男性患儿,发病年龄小,第一次入院时为2月,第二次入院为5月;(2)两次均因发热、咳嗽入院;(3)查体:T38℃,神志清,精神稍差,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3cm,质软,脾未触及。肛周红肿,3点及9点处分别可见1×1cm大小脓肿,未破溃。(4)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升高;CRP升高;G、GM实验均升高;胸部X线、CT及B超均证实双肺有结节样病灶。痰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肝功、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大致正常。诊断:1、肺炎:患儿有发热、咳嗽;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胸部CT示双肺野多发斑片状、结节状病灶密度增高影,故肺炎诊断成立。2、侵袭性曲霉菌病:本患儿初次发病年龄为2月,居住环境略潮湿,存在宿主因素;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胸部CT有双肺纹理增粗,部分支气管壁略厚,局部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双肺密度不均,双肺野多发斑片状、结节状病灶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部分病灶可见支气管气相,符合曲霉菌感染的X线表现;有支持曲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证据:G、GM实验均升高。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包括四个方面: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确诊(proven):宿主因素+临床证据+肺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临床诊断(probable):宿主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1]。故本患儿临床诊断为儿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需要鉴别的有(1)葡萄球菌肺炎:起病时与肺炎链球菌肺炎不易区分,早期就会出现发热、咳嗽,可有畏寒、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和严重中毒症状等。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肺脓肿,早期胸片征象少,而后期胸片的多形性则是其特征:可同时出现肺浸润、肺脓肿、肺大疱、脓胸或脓气胸等。本患儿痰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一般情况较好,没有畏寒、呼吸困难及严重中毒症状,X线上也没有在短时间内发现肺脓肿、肺大泡、脓气胸等征象,故不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痰培养阳性,可能为污染或定植,必要时可再次做痰培养。(2)肺结核:起病缓慢,常以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为主,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缺乏、盗汗、疲乏等。婴幼儿可急性起病,突然高热,2~3周后转为持续低热。患儿常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可同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和耳后常见。肺部原发灶好发于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或中部靠肺的边缘部位。在X线上呈现肺部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的三者组合。与本患儿不符,且本患儿PPD实验阴性,结核抗体阴性,可以排除结核感染。3、肛周脓肿发现患儿肛周脓肿1月,查体:肛周红肿,3点及9点处分别可见1×1cm大小脓肿。故肛周脓肿诊断明确。

刘海燕副主任医师:

诊断:1.肺炎2.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肛周脓肿明确,患儿发病年龄小,存在反复难以控制的肺部真菌感染,同时还有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其原因考虑可能同时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PID)是一类以单基因遗传为主的少见免疫缺陷疾病。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具有临床表现的PID发病率为1/~1/活产婴。我国目前仅有极少部分PID患儿得到确诊,早期诊断是提高PID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年赵晓东等结合我国国情,提出PID早期识别线索如下:1.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感染;2.慢性破坏性气道感染;3.反复皮肤软组织感染;4.男性、早发、血小板顽固减少;5.婴儿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6.男性婴儿糖尿病伴严重水样腹泻;7.男性重症EB病毒感染;8.婴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9.良性淋巴结、脾脏肿大伴自身免疫;10.严重过敏伴高IgE[2]。本患儿特点:1.男性,发病年龄小;2.反复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3.同时存在细菌感染、真菌感染;4.软组织的感染;5.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病灶。考虑患儿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性大。需进行相关的进一步检查。

孙正芸主任医师:

PID是一类遗传异质性疾病,影响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多种分子和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补体等。年免疫缺陷专家委员会经过讨论,形成以下分类:(1)联合免疫缺陷;(2)以抗体为主的缺陷;(3)其他明确定义的免疫缺陷;(4)免疫调节失衡性疾病;(5)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6)固有免疫缺陷;(7)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8)补体缺陷[3]。本患儿的免疫相关检查:白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而患儿出现严重的曲霉菌及细菌感染,考虑可能为吞噬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结合患儿的胸部CT有多发结节样病灶,符合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特征,考虑慢性肉芽肿病的可能性大。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CGD)又称为儿童致死性肉芽肿病、进行性败血症肉芽肿病、先天性吞噬障碍病。由Berendes等于年首先描述。为少见的X连锁或常染色体遗传免疫缺陷疾病。由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缺陷,导致吞噬细胞不能杀伤过氧化物酶阳性的细菌与真菌,从而引起严重感染。发病率为1/0-1/20,X连锁的CGD一般为男性患病,女性携带。主要临床特征为:幼年起病,尤其在生后第一年内明显,常以反复发作的致命性细菌或真菌感染为突出表现[4]。CGD患儿最常见感染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粘质沙雷菌、诺卡菌和曲霉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皮下组织、肺、肝和胃肠道等,过度的炎症反应逐渐形成肉芽肿,导致肠炎、生殖道阻塞和伤口长期不愈等。诊断标准:(1)明确诊断标准:患者活化的中性粒细胞NBT(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测定)或细胞呼吸爆发试验异常(低于对照的5%),并符合以下任何1项:①gp91、p22、p47或p67phox基因突变;②Northernblot检测发现缺乏上述任一基因的mRNA;③母系表兄、舅舅或侄子NBT或细胞呼吸爆发试验异常。(2)可疑诊断标准:患者活化的中性粒细胞NBT或呼吸爆发试验异常(低于对照的5%)并符合以下任何1项:①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念珠菌或曲霉菌所致深部位感染(肝脏、直肠周围或肺部脓肿、淋巴结炎、骨髓炎);②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弥漫性肉芽肿;③生长发育停滞及肝脾或淋巴结大[5]。我院不能行进一步检查,医院进行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查及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总结:

本患儿特点:1.男性,发病年龄小;2.反复难以控制的肺部真菌感染;3.多次查G、GM实验均高于参考值,经过抗真菌治疗后,逐渐下降,胸部CT病灶一度好转;4.肛周红肿,有脓肿,存在软组织的感染,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5.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病灶,治疗后有所吸收,最近又出现新的病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可能性极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院就诊。最后诊断:1、肺炎2、侵袭性曲霉菌病3、肛周脓肿4、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

随访结果:

患儿于年12月3日到医院就诊,住院治疗11天,确诊为慢性肉芽肿病,对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为CYBB基因突变,为X连锁的CGD,患儿母亲为基因携带者。图1.年8月5日胸片及胸部CT可见多发结节影

图2.年9月11日及年10月22日胸部CT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好转

图3.年11月25日胸部CT示原病灶吸收好转,出现新的病灶,如箭头所指。

图4.患儿自发病以来G实验、GM实验结果趋势图。

最后诊断: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慢性肉芽肿病

2、侵袭性曲霉菌病

3、肛周脓肿

4、肺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版).中华儿科杂志,.47(2):96-98.

2.吴俊峰,赵晓东,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早期识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6(11):-.

3.GehaRS,NotarangeloLD,CasanovaJL,etal,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s:AnupdatefromtheInternationalUnionofImmunologicalSocietiesPrimaryImmunodeficieneyDiseasesClassificationCommittee.JAllergyClinImmunol():-.

4.MC,D.,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andotherdisordersofphagocytefunction.HematologyAmSacHematolEducProgram,:85-89.

5.WinkelsteinJA,MarinoMC,JohnstonRBJr,etal.,Chronicgranulomatousdisease.Reportonanationalregistryofpatients.Medicine(Baltimore),(79):-.

-------------------------------------------------------------------------------------------------------------------

来源: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刘海燕孙正芸整理

每日推送最新儿科资讯

每日更新最权威儿科知识

快点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mwc.com/zcmbhl/948.html